首页>专题>2019精准扶贫在行动>精准要闻 精准要闻
广西基层党员干部:为了群众那份信任
开栏的话
当前,在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中,涌现出很多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开展工作的基层党员干部,不等不靠、自力更生的普通群众,迎难而上、顽强拼搏的企业家,勇于尝试、爱拼会赢的创业者,以及在艰苦边远地区坚守岗位的先进人物。他们将个人奋斗与经济脉动深度连接,将出彩人生熔铸于时代舞台,为做好“六稳”“六保”工作贡献心血才智。本报今起开设《奋斗实干在一线》专栏,用心用情讲述基层一线奋斗实干的感人故事。
想方设法拓宽就业渠道,发展产业增加群众收入,全心全意为民办实事……在广西基层一线,广大党员干部自觉落实“六稳”“六保”工作任务,全力保民生,倾情稳就业,奋斗在基层,实干在一线,用行动托举起群众的幸福感。
富硒红黑米种植促就业
眼下正是农作物收获时节。贵港市覃塘区三里镇大周村村路旁的稻田里,富硒稻穗金色灿灿,呈现一派喜人的丰收景象。
“我们建立了4个富硒稻种植基地,带动周边千余户群众发展富硒稻3000亩,亩均收入提高20%,为172户贫困户提供务工岗位,促进105户脱贫。”共产党员、贵港市和顺食品公司董事长韦荣华说。
韦荣华是覃塘人,专注于创新科学方法种田。2014年,在外创业有成的韦荣华,获知家乡土地富含有机硒的优势,便回乡创办企业,建立科研、培育基地,潜心钻研红黑水稻品种培育和大田栽培技术,已有两项技术获国家专利。
“作为党员,不能忘记回报乡亲的初心;作为企业,也应尽一份社会责任。”韦荣华说。今年年初,他又在3个贫困村扩种500亩富硒红黑米水稻、1200亩白米水稻,为1027户群众增加租地收入,解决67户贫困户长年务工问题。
不仅农户,村集体也从种植基地中获益。“和顺公司与村里合作建立150亩富硒红黑米种植基地,为村集体经济增收4万多元,给17户贫困户每户增加租金4万元。”三里镇水仙村支书闭金华告诉记者。
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农村务工人员就业渠道减少。韦荣华对此早有准备,他开拓食品加工业,扩大就业容量,固定吸纳员工56人,每人月薪3000元以上。“在家门口务工,月工资3200元,又能兼顾家庭,年底实现脱贫胜券在握。”村民谢爱华高兴地说。
“红色共耕”产业惠民生
“流转土地租金和分红,加上务工收入,一年能有两万多元,我打心底里感激梁书记。”说起东兰县武篆镇东里村驻村第一书记梁贤欢,村民韦秀英频频点赞。
东里是红色乡村,土地革命时期,右江革命根据地曾在这里创办“共耕社”,收到良好效果。梁贤欢便以此作为发展脱贫产业的切入点,着手打造“红色共耕”系列产业项目。
经过调研,梁贤欢提出,将东里阳光玫瑰葡萄园由原来的100亩扩种至300亩,做大做强葡萄产业,发展红色乡村旅游,促进村民就近就业增收。
搞产业、建项目,必然涉及土地。东里村土地资源匮乏,土地经营权流转难度大,葡萄园租地工作难以推进。他多方协调,拿出令群众满意的租金标准,一家一户登门动员,终于完成了葡萄扩种工作。
扩种完成后,资金、技术、市场又成为摆在面前的难题。梁贤欢决定向外借力,与广西农业科学院等7家单位党支部开展“结对共建”活动,使东里村在政策指导、资金帮扶、市场开发、技术指导等方面获得支持。
疫情导致部分外出务工的劳动力回流,东里村将保民生、稳就业作为首要任务来抓。梁贤欢说:“就业是‘六稳’‘六保’之首,也是最大的民生。目前‘红色共耕’脱贫产业正在稳步发展,去年引进一家公司发展肉牛养殖,为当地提供10多个务工岗位,还带动青饲料发展,群众的玉米秸秆等得以变草为宝,收入渠道增多。”
入夏以来,东里村阳光玫瑰葡萄丰收在望,预计产值将达600多万元,山野毛葡萄、三色蜜柚、桑蚕、核桃和油茶等产业经济效益也开始凸显。“这些产业每年能为本村创造务工岗位4000多人次,其中32名贫困群众长期参与务工,人均收入近万元,基本实现户户有产业、人人有工作的目标。”梁贤欢说。
解决“挠头事”为民办实事
宽广的环村路、整齐的住宅楼、笔直的巷道;入夜,路灯亮起来,锣鼓敲起来,山歌唱起来,舞蹈跳起来……天峨县纳直乡那里村的小康生活,令周边村屯艳羡不已。
那里村的变迁,是村支书罗大鹏矢志奋斗的方向。早在1992年,罗大鹏靠承包电力工程,过上了率先致富的生活。“一人富不算富,共同富才算富。”2008年,罗大鹏做出一个令人不解的决定——回归乡土反哺桑梓,并高票当选村委主任。
放着舒坦日子不过,妻子一时难以理解。罗大鹏说:“村里太穷了,有的老乡赶街,连几块钱的车费都拿不出;有的病了没钱买药只好硬扛着。看到这些,我心里堵得慌。既然群众信任我,我就没有理由不好好干。”
扩建村委办公楼、动员库区移民搬迁、硬化码头……罗大鹏上任后,利用做生意时积累的资源,倾力办成了一件件“挠头事”,令村民刮目相看。
担任村委主任3年后,罗大鹏接过了村支书的担子。随着脱贫攻坚战打响,抓好村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民俗文化和人畜分离、队屯硬化路……他带领村两委干部、全村群众苦干实干,向贫困发起了总攻。
易地扶贫搬迁,是解决山区“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困境的举措。按照规定,群众入住新房后,要拆除危旧房。“动员拆除危旧房,比当初动员搬迁难度还大!”罗大鹏坦言,截至今年5月,村里还有6个屯24户没有拆除危旧房,进度一度拖了后腿。
“活人能被尿憋死?办法总比困难多。”罗大鹏和挂村乡领导、村“两委”干部分析研判拆危拆旧工作,决定因户施策,建立工作台账,对危旧房按户进行拆除。
复工复产以来,罗大鹏每天早出晚归,登门入户做群众思想工作。同时,要求各村小组党员和干部带头拆除自家危旧房,激发群众支持参与拆危拆旧工作的积极性。一度被拖了后腿的危旧房工作,终于迎头赶上,近日将全面完成任务。
在拆除危旧房的过程中,罗大鹏与扶贫干部一道帮助群众搬运转移家具、生活生产资料,常常一身灰满脚泥,但他依旧不知疲倦地奔忙着。“当干部就尽全力为群众办事”——那里村委办公室墙上的一行大字,正是罗大鹏的座右铭,也是一名共产党员初心与使命的写照。
(本报南宁7月19日电 本报记者 周仕兴 本报通讯员 黄元松)
关键词:为了群众那份信任


湖北迎新一轮雨雪 动物“花式”过冬
北京宋庄艺术区新联会赴延安地区培训采风
卡地亚•故宫博物院工艺与修复特展亮相故宫
走进塔吉克斯坦纳乌鲁兹宫
也门霍乱病例激增
2019亚洲商务航空大会及展览会开幕
世界园林巡礼——日本大宫盆栽美术馆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