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2019精准扶贫在行动>精准要闻 精准要闻
甘南,乡村振兴的画卷正徐徐展开
【都是一家人 共过好日子】
“如果这块被神封闭的区域开放观光,它将会成为热爱大自然的人们和所有观光者的胜地。”1925年夏,美国“植物猎人”约瑟夫·洛克在卓尼土司杨积庆的藏兵护送下抵达甘南,深入嘉陵江支流白龙江江源,这里动植物资源之丰富令他瞠目。
千年来,甘南懂得隐藏自己。但我们只消稍稍掸去历史的浮尘便不难发现,唐蕃古道与丝绸之路河南道在此交会,茶马贸易的客商由此进藏,格萨尔赛马称王的传说经久未绝。黄河、长江两大水系因岷山阻隔,在甘南“分道扬镳”,进而浩浩汤汤奔向下游,滋养灿烂文明。
百年间,探险家的预言早已封存于信札中,甘南的人和风物也历经了沧桑巨变,各族携手迈进全面小康,战胜贫困又谋乡村振兴,手捧乡愁付与绿水青山……今天的甘南又是以何种样貌展现给世人?答案在大江大河的倒影里逐渐清晰。
沙化草原综合治理守护河曲这片绿
平均海拔3700米,地处甘青川三省交界的玛曲县,以藏族对“黄河”的称呼命名。黄河自青海向东南流至四川,又突然转向西北进入玛曲县境内,形成长达400余公里的大拐弯,这里地势相对平缓,大片湿地草原就依偎在河曲的“臂弯”里,故有“黄河蓄水池”之称,是维系黄河上游生态安全的天然屏障。
记者登上一处高坡俯瞰,细密弯曲的河网在绿色画布上走笔蛇形,牛轭湖星罗棋布,好似望向蓝天的眼睛。可多年来,藏族牧民卓玛加布的眼睛紧盯的却是黄河岸边的沙地。
20世纪末卫星遥感图像显示,玛曲县沙丘分布由半固定、半荒漠向集中连片、全沙漠化和流动沙丘演变,过度放牧和每年持续数月的大风天又使沙化程度不断加剧。
“脚一踩就下陷,牧草根露在外面几乎枯死!”回忆早年草原退化沙化情况,卓玛加布痛心不已。“我们现在不治沙,往后没有草场了怎么办?”
2012年,玛曲县启动沙化草原综合治理项目,卓玛加布自愿出资出力,带领家人、朋友加入到治理草原沙化的队伍中。经过几年的奋战,当地人探索出了一套针对不同程度退化沙化草原的有效治理方法,加之草原禁牧、生态补偿等措施,草原荒漠化趋势得到有效遏制。
截至目前,玛曲县已治理流动沙丘和裸露沙化地超3万亩、潜在沙化地13万亩,曾一度濒临干涸的黄河首曲湿地,如今恢复了昔日风采,湖沼波光粼粼,候鸟栖息寻食,生态功能补给区涵养水源的作用进一步加强。
现在的玛曲县欧拉乡欧强村,几十万株高原柳迎着阳光伸枝吐绿,显示出勃勃生机,它们是卓玛加布带领当地牧民群众精心培育的“绿色卫士”。2017年40亩,2018年150亩,2019年450亩……卓玛加布满怀信心地告诉记者,今年这个面积还要扩大。
7种产业扶持模式让舟曲涅槃重生
六月的白龙江畔,花果飘香,一排排彩色石屋依山而建,俯瞰着345国道,艳阳下的舟曲县各皂坝村一派“藏乡小江南”风光。
时间拨回到2010年8月8日凌晨,一场特大山洪泥石流地质灾害袭击舟曲,灾情之重,牵动全国。“舟曲,我们来了,还有无数人在路上……”光明日报报道组随救援部队抵达灾区后发回的一篇篇报道,见证了舟曲从灾难中顽强站立起来的过程。
十年后的今天,记者走在各皂坝的石板路上,道旁八千多株核桃树一望无边,初结的硕果预示着丰收年景。村支书薛七十二指着其中一株告诉记者,他们还对部分进行了高优嫁接,嫁接后的核桃,每亩可增产100公斤,每亩可增产值2000元,每年为村民带来收益可达48万元。
凭借光照多、雨量足的气候优势,各皂坝村近年来还发展了樱桃、花椒、荞麦等种植产业,与休闲旅游生态农庄形成双位一体的产业发展模式。在各皂坝这样藏汉聚居的村落,大伙亲如一家,共奔好日子。
舟曲不仅是少数民族地区,也曾是深度贫困地区。近年来,当地把产业富民作为实现脱贫的治本之策,大力推行经济林果“提质增效”、藏药材“规模种植”、羊肚菌“培育转型”、从岭藏鸡“代养分红”、中华蜂“示范带动”、土猪“出栏奖励”、农家乐“产业融合”等7种产业扶持模式,累计落实到户产业扶持资金5.47亿元,发放产业贴息贷款18.74亿元,越来越多的农户从中得到实惠。
记者日前从当地了解到,作为“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甘南藏族自治州的贫困发生率已由2013年的36.75%下降到2019年的0.5%。8个贫困县市在近三年陆续脱贫摘帽,其中,舟曲累计实现85个贫困村、9035户34874人脱贫,千百年来的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幸福的道路越走越宽。
政府精准扶贫贷款助力村民办起藏家乐
清晨新雨过后,记者来到卓尼县城东南5公里处的木耳镇博峪村,这里四面环山,洮河绕村而过,是座安静秀美的藏族村寨。
1935年夏,时任《大公报》记者范长江先于红军抵达博峪,向卓尼土司介绍“红汉人”的情况,“中国西北角”的小村寨就此进入了中国革命的大视野。村里的土司衙门围墙矗立至今,仍见证着红军与藏族同胞的鱼水情深。
循着一阵电机轰鸣声,记者走进一户藏族居民家中,户主人高吉庆和工人正给房屋翻修改造。现年55岁的他曾经是博峪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全家依靠外出打工年收入不足3万元。2017年,高吉庆在政府精准扶贫贷款的帮助下办起藏家乐,摘掉了“穷帽子”。
“现在不用出去打工,在家一年就能挣十几万元,日子越过越有奔头。”提起现在的生活,高吉庆黝黑的脸上堆着笑,这座藏家院也成为博峪人当下生活的一个缩影。
木耳镇镇长陈继荣介绍,博峪村自2016年开展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和环境综合整治行动以来,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目前,全村已开办75家藏家乐,户均年收入达20万元以上,全村2019年乡村旅游创收年收入达5600万元。未来还将创办花海游览、采摘项目和土司文化风情街,打造全州文化旅游的标杆样板。
如何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上推进乡村振兴?甘南州提出将在未来五年着力做大做强“全域旅游无垃圾·九色甘南香巴拉”这一特色品牌,打造15个叫响全国的文化旅游标杆村,探索创建一百个全省一流的全域旅游专业村,加快建设一千个具有旅游功能的生态文明小康村,创新培育一万个精品民宿和星级农家乐。目前,甘南已经建成旅游专业村157个,扶持农(牧)家乐1449户,3.8万农牧民群众实现旅游收入。
在甘南,一幅“乡村振兴神态秀”的全景画卷正徐徐展开。
(本报记者 徐谭 光明网记者 刘希尧)
关键词:甘南,乡村振兴的画卷正徐徐展开


湖北迎新一轮雨雪 动物“花式”过冬
北京宋庄艺术区新联会赴延安地区培训采风
卡地亚•故宫博物院工艺与修复特展亮相故宫
走进塔吉克斯坦纳乌鲁兹宫
也门霍乱病例激增
2019亚洲商务航空大会及展览会开幕
世界园林巡礼——日本大宫盆栽美术馆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