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2019精准扶贫在行动>精准要闻 精准要闻
贵州奋力撕掉绝对贫困标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赵勇军
从全国贫困人口最多到全国脱贫人数最多的省份,贵州书写了减贫奇迹的精彩篇章。仅2019年,全省减少贫困人口124万,贫困发生率下降至0.85%,24个贫困县脱贫摘帽。
贵州,牢牢掌握了脱贫攻坚的主动权和制胜权。这成绩,来自党中央脱贫攻坚决策部署得到全面贯彻落实,来自全省上下艰苦卓绝的不懈努力。
贵州,是全国脱贫攻坚主战场,共有66个贫困县。到2019年,尚有贫困人口155万,贫困县33个,都是难啃的硬骨头。“确保到2020年打赢脱贫攻坚战,是我们向党中央和全省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去年6月底召开的省委十二届五次全会上,省委、省政府发出铿锵号令。
一年来,贵州以等不起、坐不住、慢不得的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奋发有为、攻坚克难,采取超常规举措,尽锐出战,务求精准,集中力量解决好剩余贫困人口、未摘帽县的脱贫问题,奋力撕掉千百年来的绝对贫困标签。
产业革命“高歌猛进”——
培植12个特色优势产业引领传统农业“六个转变”
“野钟乡来野钟乡,刺梨花开刺梨香;亩产刺梨三千斤,乡里乡外把名扬。”
7月,水城县野钟乡的刺梨花开正艳,山野间,孕育着丰收和希望。野钟村老党员邓吉栋4年前种了10亩刺梨,这些年陆陆续续挣了一些钱,“今年争取挣到5万元。”
曾经的野钟村,种的是包谷、烤烟。在全省纵深推进农村产业革命中,野钟乡种植刺梨5.5万亩,种植农户334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27户。2019年,全乡产出刺梨鲜果373吨。
产业发展是实现脱贫致富、推动乡村振兴的治本和长久之策。
自去年省委十二届五次全会召开以来,贵州进一步纵深推进来一场振兴农村经济的深刻的产业革命,深入推进思想观念、发展方式、工作作风“三场革命”,全面推行“八要素”。
农村产业革命取得突破性进展。贵州农业实现从自给自足向参与现代市场经济转变、从主要种植低效经济作物向种植高效经济作物转变、从粗放量小向集约规模转变、从“提篮小卖”向现代商贸物流转变、从村民“户自为战”向形成紧密相连的产业发展共同体转变、从单一种植养殖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转变等“六个转变”。
数据印证变化。2019年,贵州蔬菜、茶叶、食用菌、水果和辣椒产销量持续强劲增长,坝区亩均产值增长30%以上,黔货出山销售农产品320亿元、增长8.3%,农业增加值增长5.7%,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1万元大关。
今年以来,12位省领导继续领衔高位推动茶叶、食用菌、蔬菜、水果等12个农业特色优势产业,逐一进行专题研究。先后召开各产业领导小组会议,部署推进,加强调研督导,进一步加快全省农村产业发展,推进更大规模黔货出山,为持续稳定脱贫、实现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
“我为‘余庆干净茶’代言!”前不久,余庆县委书记走进茶园,面对镜头,当起了余庆茶代言人;松桃自治县普觉镇元埂脚村,4名脱贫攻坚帮扶干部拿着手机走进茶园,通过抖音、快手直播带货功能,帮助茶农现场销售春茶……
“直播带货”、校农对接、校企对接、东西扶贫协作、“广进黔菜”“黔菜入沪”……贵州产销对接新招不断,黔货出山更畅,绿色优质农产品更快“泉涌”。
在希望的田野上。今年一季度,全省蔬菜总产值238.54亿元,同比增长7.3%,食用菌、水果、茶叶等都实现了逆势突破、快速增长。
易地扶贫搬迁“创造奇迹”——
强化“五个体系”确保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
7月3日清晨,杨老厦从住处步行到榕江车江坝区去务工。今年41岁的她,是一名易地扶贫搬迁户,“每天早上8点上班,下午6点下班,包中午饭,有七八十元收入。”杨老厦,原住月亮山腹地的榕江县兴华乡高排村。今年过年搬进了榕江县城卧龙小区安置点,如今还有一份稳定工作,“这日子好得,做梦也没想到。”
卧龙小区位于榕江县城北新区,距车江坝区5分钟车程,聚居着全县19个乡镇1813户易地搬迁群众,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734户6786人。目前,在坝区务工的搬迁群众有3872人。
像杨老厦一样,如今在贵州,越来越多的搬迁群众不仅搬进了新居,还当上了产业工人。
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2019年2月,贵州作出了全力构建基本公共服务、培训和就业服务、文化服务、社区治理和基层党建“五个体系”的制度性安排,工作重心从以搬迁为主向后续扶持为主转变,着力写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
在晴隆县阿妹戚托小镇,凡是搬迁到这来的群众都有一个新身份——“新市民”。搬进新家就能享有同等城市配套、同等公共服务、同等市民待遇。可享受子女免试就近入学、办理出入境证件等39项公共服务。
在“五个体系”后续扶持中,贵州把就业放在最突出位置,全力做好搬迁劳动力就业服务指导。同时通过发展产业、对外劳务输出等多种方式,确保有劳动力搬迁家庭每户至少一人稳定就业。
今年以来,面对新冠肺炎疫情这道“加试题”,贵州干部群众上下一心有序推进搬迁群众就业工作,因地制宜谋划新建扶贫车间和基地,切实解决搬迁群众就地就近就业问题。
4月30日,贵州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就业增收工作的指导意见》,出台拓宽就业渠道、强化就业增收政策扶持等17条举措,进一步促进搬迁群众就业增收。
搬迁是手段,脱贫才是目的。截至6月底,我省有劳动力搬迁家庭中,86.17万人已就业。同时,建成扶贫车间877个,解决搬迁劳动力就业1.97万人;建成扶贫基地158个,解决搬迁劳动力就业0.72万人。
“3+1”补齐小康短板——
民生福祉全面提升
发展为要,民生为本。
“要开展动态筛查,及时掌握脱贫最新动态,采取有力措施解决教育、医疗、住房、饮水安全保障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省委十二届五次全会目标明确。
落实落细措施,加快补齐短板。一年来,贵州紧紧围绕补齐教育、医疗、住房“三保障”和农村饮水安全短板,奋力攻坚深度贫困地区,层层尽锐出战、加大投入、用足资源,全面查缺补漏。
关键时期更需非常之举。今年收官之年,突逢新冠肺炎疫情这一“加试题”,我省坚持战疫战贫两手抓,把“3+1”作为挂牌督战的重中之重,抢抓4、5、6三个月“窗口期”,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对症下药,靶向治疗,确保不漏一户一人一项。
教育保障,从“有学上”到“上好学”。贵州持续压缩6%的行政经费用于教育扶贫,扎实推动教育惠民举措。今年紧盯控辍保学、易地安置点学校建设、学生资助“三个”重点,确保教育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
今年2月,贵州将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配套学校建设作为脱贫攻坚挂牌督战的重要内容,全面吹响了安置点配套学校建设的“冲锋号”。
目前,全省946个安置点所在街道(乡镇、村)原有教育资源已解决搬迁子女20.1258万人就学,已建成573所配套学校,解决搬迁群众子女12.8621万人就学问题。
健康保障,从“看病难”到“真方便”。为补足医疗“短板”,各地加快完善医疗保障体系,不断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切实解决基层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看病远的问题。省医疗保障局全面核准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现应保尽保、应缴尽缴、应资尽资、应报尽报。
住房保障,从“茅草房”到“新楼房”。聚焦挂牌督战、聚焦全面普查、聚焦突出问题,分三批次完成全省192万余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住房安全保障数据档案验收。启动对12个挂牌督战县(区)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51.16万户住房安全保障开展户户见、零遗漏大筛查。
饮水安全保障,从“有水喝”到“喝好水”。2019年基本解决288.24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今年,省水利厅将13支督战队增加到18支,下沉一线排查问题、督促整改,坚决打赢农村饮水安全歼灭战。
只争朝夕,不负韶华。决战决胜在今朝!相约2020,贵州必将彻底撕掉千百年来绝对贫困的标签,奔向多彩贵州新未来。
关键词:贵州奋力撕掉绝对贫困标签


湖北迎新一轮雨雪 动物“花式”过冬
北京宋庄艺术区新联会赴延安地区培训采风
卡地亚•故宫博物院工艺与修复特展亮相故宫
走进塔吉克斯坦纳乌鲁兹宫
也门霍乱病例激增
2019亚洲商务航空大会及展览会开幕
世界园林巡礼——日本大宫盆栽美术馆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