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2019精准扶贫在行动>精准要闻 精准要闻
国际人士见证中国决战脱贫攻坚:为全球减贫事业探索有益路径
中国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显著改善了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国际人士认为,致力于消除贫困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对人民负责的表现,中国推进脱贫攻坚并主动分享减贫经验,对全球减贫事业具有重要意义,书写了人类反贫困历史新篇章
统筹规划科学合理
——访波兰民主左派联盟党副主席安杰伊·舍伊纳
本报驻波兰记者 于 洋
“中国仅用了40多年时间,就实现了数亿人口脱贫,这是人类发展史上的奇迹。”波兰民主左派联盟党副主席安杰伊·舍伊纳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中国的扶贫经验值得各国研究和借鉴。
舍伊纳曾多次到访中国,中国在脱贫攻坚工作上取得的成就给他留下深刻印象。“我去过北京、上海这样繁华的现代城市,也到访过一些相对落后的地区,无论在哪里,都能看到中国的飞速发展。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的发展目标,尤其是在脱贫工作上,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有着强烈的信念与使命感,各个地区都在不断探索适合自己的发展模式。”
在中国推进脱贫攻坚过程中,舍伊纳认为最值得借鉴的是科学合理的统筹规划,以及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经过十几年的发展,高铁成为中国的‘名片’之一,高质量的基础设施建设有力促进贫困地区成功脱贫。我认为,各个国家、各个政党都应该认真研究中国的发展经验,并科学合理地利用这些经验。中国非常愿意与国际社会分享发展经验,这对全世界发展来说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2020年在中国的发展进程中是至关重要的一年。新冠肺炎疫情并没有动摇中国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信心。中国经济开始复苏重振,为世界经济增长作出巨大贡献。”舍伊纳坚信,中国能够顺利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愿景值得期待。
在舍伊纳看来,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世界减贫事业带来压力。“疫情对人类是一次警示,提醒人类在追求发展速度的同时,也应注重与自然和谐相处、财富的公平分配以及团结与合作。习近平主席指出,人类是一个命运共同体,唯有团结协作才能应对各种全球性风险挑战。如果不能有效减少贫困、保护环境、消除不公平现象,发展就是不可持续的,终究会出现更多的问题。”
新冠肺炎疫情也对世界经济造成巨大影响。“世界经济的恢复发展与秩序重建需要国际社会的团结和合作。欧盟和中国应该进一步加强合作。”舍伊纳认为,波兰和中国可以加强在基础设施、可再生能源、绿色农业等领域的合作,携手实现两国经济的复苏重振与发展。
(本报华沙电)
顶层设计科学高效
——访黎巴嫩共产党总书记汉纳·加里卜
本报驻叙利亚记者 李 潇
“无论是从帮扶人口的庞大数量,还是从不断拓展创新的减贫模式来看,中国在减贫事业上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这不仅是中国减贫工作的巨大成功,更为全球减贫事业探索了有益路径。”黎巴嫩共产党总书记汉纳·加里卜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作为人口大国,稳步推进减贫工作并分享成功经验,将令世界受益。
“民众对于美好生活有着发自内心的向往,每个负责任的政府都有义务帮助其人民实现这一追求。”加里卜认为,消除贫困历来是重大的全球性挑战,中国作为全世界人口规模最大的国家,减贫工作面临严峻挑战。在中国共产党的有力领导下,数亿民众逐步有序地实现了减贫脱贫,这在整个国际社会的发展进程中是极为罕见的壮举。
在他看来,中国减贫事业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功,首先源自于中国政府科学、高效的顶层设计,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教育扶贫和医疗健康扶贫;同时,相关扶贫政策的落实充分释放市场活力,做到因地制宜,人尽其才。
“中国在做好自身扶贫工作的同时,主动与国际社会分享减贫经验,为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中的减贫目标作出重大贡献。”加里卜表示,中国在减贫工作中采取的金融普惠、技能培训、就业咨询、易地搬迁和扶持当地特色产业等措施令人印象深刻,“特别是近年来蓬勃兴起的电商扶贫更是成效显著,也为当前很多致力于减贫工作的国家提供了可借鉴的思路”。
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全球经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已数次下调全球经济增速预期。加里卜强调,对人员流动、货物运输、社会交往和经济运行的有效管控是做好防疫、抗疫工作的关键。当前这一特殊背景下,在2020年以及今后一段时间里,减贫工作应受到更多的关注与重视。
(本报大马士革电)
基层工作扎实有效
——访哈萨克斯坦共产人民党中央书记科努罗夫
本报驻哈萨克斯坦记者 周翰博
“作为人口大国,中国即将如期实现脱贫目标,对于全球减贫事业具有重要意义。”哈萨克斯坦共产人民党中央书记科努罗夫日前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
今年1月,应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邀请,科努罗夫率哈萨克斯坦共产人民党代表团访问中国。代表团先后到访江西、福建等地,亲眼见证了中国扶贫工作取得的巨大成就。科努罗夫表示,数亿中国人成功摆脱贫困,这与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密不可分。
“在江西省井冈山市神山村,代表团成员走进老百姓的家里,感受他们成功脱贫后的幸福生活。”科努罗夫对中国的脱贫实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当地不仅有国家级的农业科技园,还建起了一个云集众多高科技企业的经济技术开发区。许多人在家门口找到了满意的工作。”
“基层党组织在带领群众脱贫致富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科努罗夫介绍说,代表团在吉安县锦源村了解到,基层党员干部与辖区内的所有贫困户建立起一对一联系。基层党组织为贫困家庭设立电子数据库,逐一分析致贫原因,制定脱贫方案,指派专人协助落实。“如此精细化的扶贫工作令我们感到震撼。一个负责任的执政党就应该这样认真对待贫困群体,研究贫困问题。”
基层党组织的工作不仅仅体现在扶贫工作中,南昌市里洲社区的基层党建工作同样给代表团留下了深刻印象。在社区党支部的带领下,居民成立了志愿服务队,专门为生活不便的邻居提供帮助;小区内还设置了物品共享点,人们将不经常使用的物品放置在那里,供有需要的居民临时取用。“这种互助模式受到当地群众称赞,也充分说明中国共产党深入细致考虑群众需要,基层工作做得扎实有效。”科努罗夫说。
“我们非常重视学习中国的成功经验。当然,这种学习不是简单地照搬照抄,而是从经济、科技等各领域进行系统学习。”科努罗夫指出,“近年来,哈中两国的经贸联系越来越密切,相关合作给双方民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福祉。我们在文化、科研、医疗、旅游等各领域的合作前景都十分广阔。”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中国无私帮助其他国家,积极向国际社会提供援助,为全世界树立了榜样。”科努罗夫表示,中国及时向需要帮助的国家提供医疗物资援助,派出医疗队协助当地抗疫,赢得国际社会广泛赞誉。“经受住疫情考验的中国人民会更加团结。中国一定能够在今年实现脱贫目标。”
(本报努尔苏丹电)
发展农业脚踏实地
(卢旺达)杰拉尔德·姆班达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和各项社会事业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数亿人摆脱绝对贫困。2020年是中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之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世界各国经济发展带来冲击,但中国依然有信心实现全面脱贫的奋斗目标。
2019年夏天,我访问了中国许多地区,并同许多中国专家学者交流,希望找到中国快速发展的“钥匙”。
来到中国,才能切实感受到中国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短短几十年间,中国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改革开放是“关键一招”。中国吸收的外商直接投资不断增长,极大地促进了中国工业发展和经济增长。从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等经济特区开始,中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整体发展水平不断提高。
中国农业发展取得巨大进步。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取消农业税牧业税和特产税到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等,中国以脚踏实地的行动不断促进农业发展、增进农村人口福祉。我曾参观过位于四川彭州的一个现代化农场。那里,农业与电子商务紧密结合,农民可以便捷地在网上进行农产品交易,不断拓宽农产品销路。
扶贫减贫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大亮点。贫困发生率由2012年年底的10.2%降至2019年年底的0.6%,连续7年每年减贫1000万人以上……中国脱贫攻坚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农村贫困人口大幅度下降,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和基础设施状况明显改善,经济社会面貌发生深刻变化。我曾访问过一些经济欠发达的西部地区,那里的扶贫故事更令人惊叹。精准扶贫政策高效有力,与贫困群众的实际需求相匹配,有针对性地帮扶困难群众。比如有些地区的贫困群众通过易地扶贫搬迁得以摆脱贫困。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勤劳的中国人民不断创造着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伟大奇迹,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而努力。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的蔓延,让我们再次意识到人类是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国际社会应该团结起来,携手抗击新冠肺炎疫情。
(作者为卢旺达治理署新闻与传播部主任,本报驻南非记者吕强采访整理)
关键词:国际人士见证中国决战脱贫攻坚


湖北迎新一轮雨雪 动物“花式”过冬
北京宋庄艺术区新联会赴延安地区培训采风
卡地亚•故宫博物院工艺与修复特展亮相故宫
走进塔吉克斯坦纳乌鲁兹宫
也门霍乱病例激增
2019亚洲商务航空大会及展览会开幕
世界园林巡礼——日本大宫盆栽美术馆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