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2019精准扶贫在行动>精准要闻 精准要闻
特色种植“染绿”石漠化山区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督战未摘帽贫困县】特色种植“染绿”石漠化山区
在贵州未摘帽的9个贫困县中,晴隆、望谟和紫云3个县位于滇桂黔石漠化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之所以脱贫难度大,重要原因是农业生产条件差,缺乏产业支撑。最近,记者走访了三县,了解到他们以开展农村产业革命为抓手,瞄准短板,挖掘优势,精准发力。因地制宜选择产业,发展山地高效特色农业,打出了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漂亮仗”。
石缝里种出致富树
“以前种两亩苞谷,一年下来还不得两千块,现在跟着合作社种花椒,去年一年就增收了2万多元。”9月7日,贵州晴隆县茶马镇青山村村民易洪忠在花椒地里高兴地跟记者说。
“我们村石漠化严重,满山就是石头多,坡耕地都金贵,水又扬不上来,大家都愁这石头缝里能种点啥?”晴隆县司法局派驻青山村第一书记顾油青介绍,村里曾经尝试了很多种养殖产业,但都不见成效。
2018年,贵州省发起农村产业革命,青山村结合当地的土壤偏酸性、温差大、海拔高等优势,引进龙头企业,开始种植耐旱的花椒。村民不仅能拿到土地流转费,在种植基地务工一天还有80元工资。青山村规划种植花椒2950亩,已向农户一次性付清三年的土地流转费用,第四年花椒挂果实现收益后,全村536户2102人都将受益。
“花椒耐旱、根系发达保水性好、产值高。既能让石漠化山头绿起来,又能让老百姓钱袋子鼓起来。”茶马镇党委书记田志敬说,结合退耕还林政策和石漠化治理,全镇规划种植花椒2.2万亩,覆盖全镇12个村,目前已完成花椒种植1.56万亩。花椒产业按照“企业+村集体+合作社+农户”的方式,打造花椒生产、加工、销售等为一体的产业链条。
老林子孕育新产业
望谟县人工种植板栗树已有上百年历史,虽然老林子结出的板栗小而香糯,但自发生产“小弱散”,难以形成脱贫产业。
“我们村有漫山遍野的板栗树,却是望谟县最典型的贫困村寨,贫困发生率曾高达62.12%。”洛郎村驻村第一书记詹俊介绍说,不懂技术不会管理是制约板栗规模化产业化发展的原因。
为了引导各地发展特色山地高效农业,2017年,贵州省发改委出台《关于支持14个深度贫困县“一县一业”产业扶贫的意见》,将望谟县生态板栗纳入重点扶持项目。从此,围绕“一棵树”(板栗)推动“一县一业”目标,望谟县用好国家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产业扶贫子基金、涉农资金整合三项政策,建立了以洛郎为核心的万亩板栗园基地,全县不断扩大板栗种植面积同时,借助技术服务为老林子低产改造,实现提质增效促丰收。
“省林业局、省农科院、定点帮扶的上海均瑶集团等单位为我们送来了技术服务,攻克了高位嫁接、病虫害物理防治等难题,还教会了农民修枝施肥的技术。”詹俊介绍,目前,全村共有5个板栗管理员,手把手实地教授技术,定期培训务工群众。采取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种苗、统一技术、统一销售,分户种植,实现了产业上规模、上效益、富群众的目标。板栗种植大户杨昌宏说,现在自家种了近120亩板栗,已经投产的板栗年纯收益不下5万元,也带动了不少当地群众务工就业。
目前,洛郎村万亩高产示范园区板栗种植已经达到1.5万亩,挂果6500亩,同时发展通草2500亩、澳洲坚果500亩、养蜂440箱,产业发展初具规模,穷山村换了新面貌。贵州光秀生态食品有限公司、上海均瑶集团采取订单销售模式,每斤鲜果3.5元保护价格收购,并按照公司30%、合作社10%、农户60%的比例,进行利益分配,保障了农户收益。
泥窝窝刨出小康果
前不久,又有一批“紫云红芯红薯”摆上了贵阳市高端连锁超市乐品鲜活的货架,虽然价格不低,但被一抢而空。原来,这是深度贫困县紫云县白石乡的特色农产品,红薯鲜果横截面呈梅花状,“芯同鸡蛋黄,食有板栗香”,已经成为国内知名鲜薯品牌之一。
紫云县地处麻山深处,石漠化严重,全县占国土面积不足20%的耕地基本都是坡地,而且十分破碎,坝区仅占耕地的3.3%。但该县特有的山地黄棕壤却非常适合生长高品质红薯,紫云县白石岩乡党委政府认真对照农村产业革命的“八要素”要求,将红芯薯打造成乡脱贫攻坚主导产业。全乡以幸福园、干水井两个500亩坝区结构调整为核心,共种植“紫云红芯红薯”15000亩,全年红薯产量预计15000吨,产值9000万元。
白石岩乡党委书记班祖刚介绍,红芯红薯产业项目总投资4200万元,其中青岛对口帮扶资金1240万元,其他资金2960万元,项目覆盖全乡农户2968户,其中贫困户1325户,通过项目实施预计增加贫困户年人均纯收入5000元以上。
据了解,紫云红芯红薯采取“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组织生产和销售,鲜果依托嘉禾香公司上市销售,残次品果依托贵州园园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加工销售,合作社负责流转土地及组织贫困户务工,贫困户通过资金量化入股分红、流转土地及合作社务工等方式获得收入。目前已发放土地流转费用712万元,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876户109.5万元,组织“田园工薪族”3.14万人次,发放务工工资314万元,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547户73.4万元。
(本报记者 吕慎)
关键词:特色种植“染绿”石漠化山区


湖北迎新一轮雨雪 动物“花式”过冬
北京宋庄艺术区新联会赴延安地区培训采风
卡地亚•故宫博物院工艺与修复特展亮相故宫
走进塔吉克斯坦纳乌鲁兹宫
也门霍乱病例激增
2019亚洲商务航空大会及展览会开幕
世界园林巡礼——日本大宫盆栽美术馆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