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钜惠民生钜惠民生
岳阳亮出“深呼吸”新名片
原标题:岳阳惬意“深呼吸”
3月份的空气质量报告摆在湖南岳阳市环保局副局长卿漪面前,“空气质量优良率达87%,比国家环保模范城市标准还高2个百分点。”
一座可以“深呼吸”的城市——当一些地方正在为改善空气质量而战时,地处洞庭湖畔的湖南岳阳,正悄然亮出新名片。
一张图
生态“老规矩”从未更改
王家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的规划图前,市住建局副局长李永忠向我们描述这条正在建设中的城区内河即将迎来的新貌。
“短短7公里,为啥要架10座桥?”记者问。
“见水不填,这是我们的老规矩。”李永忠说。
岳阳干部熟悉的“老规矩”包含三句话——见山不挖,见水不填,见树不砍。
规矩源自上世纪90年代末。当时的主要领导认准岳阳独特的生态资本,定下这条生态红线。此后,领导班子换了一茬又一茬,岳阳的“生态蓝图”却从未更改。
“蓝图”要落地,没有“实招”不行。
岳阳城区有“四湖两河”镶嵌,水是最大的生态优势。为护水,岳阳定下一条“硬杠杠”——凡城建项目,必经水务部门前置审查。
“风景好的地方,盯着的人也多。况且,填水成本低,不少开发商总打填水的主意。”市水务局副局长皮梅芳说,水务部门提前介入,等于为岳阳水资源上了一道“保险”。
同样上“保险”的还有绿地。从道路、机关再到企业,绿地都有“硬指标”。“比如学校、医院、商品房住宅小区,要是绿地率低于35%,报建手续肯定办不下来。”市住建局办公室副主任柳佳钊说。
编辑:于玮琳
关键词:岳阳 生态 深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