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钜惠民生钜惠民生
农村土地"入托"交专业联合社打理
谁来实施:
“行政”还是“市场”?
在推行土地“入托”上,郑保屯村实行的是先“行政”后“市场”,即先由村两委班子组建的粮丰恒兴粮食种植专业联合社搞免费服务,然后逐步推向市场化。
之所以这样,黄亮存是这么看的:“如果开始就进行市场运作,合作社从中谋利,群众会有抵触情绪。土地入托是个新生事物,让群众认可,就要让群众看到实惠。见到收益,再推行市场化就顺理成章了。”同时担任粮丰恒兴粮食种植专业联合社社长的黄亮存说,村两委的干部也是合作社的负责人,义务为群众搞服务。除了农民需要支付费用给合作社里的服务人员或者合作社帮忙联系的劳动力之外,作为合作社来讲,目前不会收取服务费用。
土地“入托”后,算了算账,群众都有了笑模样。村民姜桂齐是农电工,平时没时间打理责任田,这次他把4亩地“全托”入社。“入了托”,按亩算,化肥便宜15元,耕地节省20元,农药节省25元,收割节省5元……算下来,每亩地比自己种少投入200元。同时,由于合作社与县里的发达面粉集团签订了合同,麦子卖价比市场价每公斤多8分钱,一亩地还可多收90多元。“现在不用自己操心,每亩地干落1800多块钱。如果算上省下的工夫干农电工挣的钱,收益更大了。”姜桂齐说。
收益是群众把土地“入托”的原因,服务更是吸引他们的一个“磁场”。“搞服务的5个人都是村干部,全部义务。”村干部黄庆存介绍,每年发放种子、农药,几个村干部都要放下自己的活,耽搁10多天。“怕群众错过领种子、农药,我都骑着电动车,拿着这个喇叭沿着村喊。”黄庆存从村部的角落里拿出一只小贩用的喇叭说。同时,村干部黄勤福说:“村干部先奉献,可是也得给补贴点。老婆孩子过日子,日子长着呢,干靠着不行啊。”听到他们几个的话,村支书黄亮存笑着“安慰”他们说,“今年群众都认可了,按规定收取利润1%—3%的入托费用,给你们几个管理人员开工资。同时,还可以用盈利的钱为村里干点公益事。”
通过“合”起来种地,村里更容易争取上级资金,修建了360米的沙石路,打了25眼机井,建了4台变压器。目前,他们正在申请建设两处扬水站,还联系了农机大户范昭路带着他的20多台农机加入合作社。
“赢得群众认可后,我们开始从以村两委为主体向以合作社为主体转变,通过市场运作,使土地‘入托’越来越规范。”黄亮存充满了憧憬。
编辑:于玮琳
关键词:土地 入托 群众 合作社 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