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乐观社会乐观社会

湖北"助残犟妈":私心终成责任

2014年05月19日 08:46 | 作者:韩柳洁| 来源:人民政协报
分享到: 

  对待智力残疾人,

  社会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对于易勤而言,智残工人帮助她坚守着生产食品的良心与准则,对于12名智残工人来说,易勤给了他们渴望的温暖和关怀。在到东方红食品厂之前,与正常人一起工作对他们来说都是一段灰暗的记忆。

  40岁的陈雷,曾经在餐馆做过传菜员,工作中经常被同事欺负、辱骂。

  36岁的黄佳玮,曾在一家小快餐店打工。有一次在工作中不小心从高处摔下来,脾脏摔破了。餐馆老板没有任何赔偿,反而扣发了当月工钱直接把黄佳玮开除了。黄佳玮的父亲带着他上门说理,餐馆老板叫了一伙人将父子俩打成重伤。

  27岁的马宁,一场大病后落下了智力残疾,父母好不容易给他找了份工作,可只干了三天,领导就不让他再去了。“他是个傻子,我们怎么能收留呢?”拒收马宁的单位领导说,“我们又不是一个慈善机构。”听到儿子被单位经理辱骂,马宁的父亲一气之下,竟拿刀砍了对方,因此被判了3年刑期。

  年纪最小的阮世杰,今年20岁,阮世杰父亲从报纸上看到东方红食品厂的报道后,请求易勤能够让孩子到厂里工作。由于年纪小,阮世杰难免有不听话、乱发脾气的时候,但是只要父亲一句“如果再不听话,就把你和正常人放在一起”,他就会收敛脾气,认真工作。在阮世杰的世界观里,和正常人在一起意味着可能会被骂、被打,是他最害怕的。

  “阮世杰的父亲曾经写信恳请我留下世杰在厂里工作,他说希望能够给孩子找个快乐的地方生活下去,实现自己的价值。”说起这封信,易勤眼眶里仍然有泪水在打转,她说,虽然国家给了智障人政策上的保障,但他们在社会上还是很受歧视,对家庭来说也像一个沉重的包袱,生活的每一步都非常艰难。

  “收留一个智残工人,拯救的是一个家庭。”易勤像对自己的孩子般对待工人们,发现他们身上的优点。“他们并不傻,只是需要比别人更多的时间和耐心而已。”

  易勤向记者一一细说着自己的“孩子们”:陈雷很体贴,马宁活做得最好,入库记录做得比我还细,年纪最小的阮世杰乖巧、责任感强……

  政策扶持有限,

  福利企业“咬牙”支撑

  易勤的爱心与责任帮助了12个残疾工人,但是却无力挽救东方红因为生产效率不高,转盈为亏的命运。

  东方红食品厂年销售额90万元左右,原料成本、房租水电等各项开支也在90万元左右,而智残员工月工资加上社保每人2000元,这项支出每年要20多万元。根据国家相关政策规定,企业安置残疾人就业10人以上、残疾人占员工总数25%以上,可享受国家政策退税。但是像东方红这样超额安置残疾人就业的情况,没有更多的政策福利。依据现有的福利企业退税政策,东方红每年能拿回9万多元的退税,但这么算下来,每年还要添补20万元左右的缺口。

  2005年,易勤卖掉30平方米的老房,换了6万元补贴厂里。2007年,夫妻俩又把第二套房子抵押了20万元。没了房子,一家人住进厂房一个9.8平方米的小屋里。

  易勤曾经尝试过向银行贷款,但是她没有可抵押的资产,食品厂处于亏损中,加上银行贷款没有针对福利企业的优惠,易勤只申请到了10万元无抵押贷款。这仅够支付工人半年的工资。易勤说,东方红生产的食品销路很好,只要能上两条机械化生产线提高效率,一切问题迎刃而解,但是没有资金,这只能是美好的设想。两年前,易勤把刚刚大学毕业的女儿也拉进厂里帮忙。易勤知道这解决不了根本问题,但是她曾经对员工和家属承诺过,“只要还有一口气,绝不会让大家没有饭吃。”因此拉着丈夫、女儿,倾全家之力,她也要咬牙撑下去。

  去年5月,家长们担心食品厂倒闭,拨通了武汉市一家报社的电话,希望能够帮帮东方红食品厂。媒体报道后,东方红食品厂有了意想不到的转机。“助残犟妈”引起了社会广泛的关注。当地政府给予了东方红一部分资助,银行也同意给东方红食品厂400万元无抵押贷款。

  易勤高兴地告诉记者,今年下半年,新的设备将投入生产,产量上去了,东方红效益好了,还能接纳更多的残疾工人。易勤的食品厂被媒体报道后,不断有残疾孩子的家长打电话给她,希望能够把孩子送到厂里工作,联系电话记录了厚厚的一本。“残疾人尤其是智力残疾人找工作困难、受歧视,父母也承担着很大的社会压力,帮助一个残疾人就业其实拯救的是一个家庭。”易勤一直记挂着这些从未见过面的孩子,努力让东方红给更多的残疾人提供就业机会。同时,易勤也表示,一个东方红的力量是有限的,希望多一些激励政策,多一些企业站出来帮助残疾人就业。

  原标题:湖北“助残犟妈”的心声———

  希望多一些企业站出来帮助残疾人就业

 

编辑:于玮琳

关键词:易勤 工人 东方红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