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慈善·公益慈善·公益

持续关注未来环境的政协委员

2014年02月23日 15:46 | 作者:黄玥| 来源:人民政协报
分享到: 

  11月26日,2013年“沃尔沃环境奖”颁奖典礼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举行,中国冰川学家和气候学家秦大河博士成为第一个获此殊荣的中国人。

  沃尔沃环境奖创立于1988年,是最具世界影响力的环境科学奖项之一,专门授予在环境和可持续发展领域有卓越创新或科学贡献的个人。

  秦大河是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他长期从事冰冻圈与全球变化研究,为人类了解冰川进程作出巨大贡献。他曾多次参加和主持南极、北极、青藏高原和中国西部地区的科学考察和研究工作,也是我国第一个徒步横穿南极的人。

  目前秦大河担任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一工作组的联合主席。他首次参与的IPCC第三次评估报告已于2001年发布,2007年发布了第四次评估报告,2013年10月发布第五次评估报告。

  他主持编写的IPCC针对极端气候事件的报告于2012年发布,成为气候政策领域最重要的贡献之一。沃尔沃环境奖评审委员会认为,该报告“第一次明确指出了气候变化、极端气候事件同全球性人类活动之间的相关性”,且“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沃尔沃环境奖评委会主席威尔斯泰芬说,作为一名冰川学家,由于经常需要在恶劣的气候环境下工作,秦大河在几十年的工作中付出了巨大代价,也取得了巨大成就。他在担任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第一小组的联合主席过程中,带领各国科学家做了大量工作,对气候变化的自然科学基础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分析和研究,并得出重要结论。

  “最近几十年,人类活动导致全球变暖是真实存在的,这一点不该再有争议了。”获奖后,秦大河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应对全球变暖需要经济、教育等多方面的行动。

  秦大河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人类活动导致全球变暖毋庸置疑。他说,“毫无疑问,喜马拉雅山冰川的主要部分正在快速消失,冰川融化导致海平面上升,引起水循环异常,最终导致生态环境发生不良变化。”

  秦大河表示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对应对极端气候事件要求非常高。他正在研究极端气候事件,如干旱、洪水、风暴等发生的风险,希望可以通过科学的依据促使全人类共同努力,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针对社会高度关注的雾霾治理。秦大河表示,掩耳盗铃不是办法,治理雾霾需要改变我们的生产方式,提高全民族素质,增强全民族的法制、道德观念以及对环境科学的认识。

  目前,我国政府意识到保护环境的紧迫性,推出一系列生态文明政策措施,包括优化空间、调整产业结构、推进节能减排,大力调整能源结构,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加快完善政策机制,广泛开展全民行动等。

  “如果把这些措施真正落到实处,天会变蓝。”秦大河表示,这就是最好的情况,在这个条件下,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全球变暖不会进一步恶化。

  “作为一个资深的环境科学家,我会在国际环境组织中担任职务和工作,持续关注未来地球的发展。”秦大河说。

编辑:罗韦

关键词:环境 秦大河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