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慈善·公益慈善·公益
青基会启动“中国间隔年计划”
原标题:趁年轻出发找自己的路
——青基会启动“中国间隔年计划”
本报讯(记者顾磊)3月19日下午,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在京举行“中国间隔年基金”捐赠暨“中国间隔年计划”启动仪式。该“计划”面向中国高校18-28周岁在校学生,今年将资助10位有思想、有创意、有勇气、对社会有责任心的年轻人在国内或海外实施3个月到1年的“间隔年”活动。
“间隔年”在国际上已经非常流行,通常指年轻人在升学之前或者毕业之后、工作之前,做一次长期的旅行,在正式步入下一个生活阶段之前体验另一种生活。期间,学生往往会离开自己的国家,或旅行、打工,或做义工等,被称为是“趁年轻出发,找自己的路”的一种方式。
中国青基会“中国间隔年基金”是我国首个资助年轻人实施“间隔年”的专项公益基金。
“‘中国间隔年计划’的推出,将进一步丰富青基会的公益产品,拓宽新的资助角度和模式,从助人到育人,助力年轻学子的成长。”青基会秘书长涂猛
说。
据介绍,2015年“中国间隔年计划”将通过初选、网络评选、面试终选等评审程序评选出10名年轻人,根据最终得分分别给予5万元、3万元、1万元和5千元不等的奖励资助,帮助他们实现自己的“间隔年”梦想。3月20日起,申请人即日起就可以报名,提交自己创意设计的间隔年方案。
“中国间隔年基金”发起人乔新宇表示,首先“间隔年”是一个很好的机会,能提供足够长的时间,让参与者能够想清楚自己到底需要什么,从而以更积极主动的方式融入社会;其次还可以使人远离现有的生活和环境,摆脱生活惯性。他希望通过“间隔年”计划,去帮助更多的年轻人发现兴趣、提高能力,最终通过探索世界,认识自己。
“现在国内对‘间隔年’存在很多误读,其实未必每个人都适合‘间隔年’”。被称为“国内间隔年第一人”的孙东纯在启动仪式上说。2006年底,孙东纯开始自己的“间隔年”计划,耗时13个月,游历6个国家,他把自己的游历经历发到网络上,并随后集结出书,使国人首次关注到“间隔年”这一概念。
“间隔年的主题是因人而异的,内容并不仅是旅游,也可以是支教、义工等等,没有什么固定模式,最重要的是通过把自己与社会‘间隔’一段时间,明确自己想要的生活,按照自己内心的声音生活。”孙东纯坦言,“也并非所有的人都适合‘间隔年’这种形式。”他还表示,我国的“间隔年”才刚刚起步,还存在着家长、学校不理解,社会容纳度低等问题,“间隔年”要获得社会更多的包容和认可,还需要更多时间。
编辑:玄燕凤
关键词: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 “中国间隔年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