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慈善·公益慈善·公益
谈晓芸:慈善“奇葩”的另类公益
当大多数90后都在找工作、迷韩剧的时候,23岁的上海女孩儿谈晓芸已经在筹备她的慈善基金会了。自称慈善“奇葩”的她爱折腾、能折腾,更能折腾出名堂,“当你觉得我在工作,其实我在玩;当你觉得我在玩,其实我在工作。我一直都会用玩的心态工作,用工作的态度玩。但要玩,就一定要玩出境界。”
作为一名90后独立公益人,谈晓芸希望能在公益慈善领域多发出一些年轻人的声音,并尽所能为行业的变革和发展出力。今年1月4日,她在微博上写道:“海口,荣获第六届中国绿色宝贝最佳公益奖。在舞台上,我就讲了一句话:‘公益是一种生活习惯,让我们用习惯改变中国!’———小伙伴们,这是我2014的第一个奖项,今年,我会让大家惊讶一个90后的力量可以创造出很多奇迹!”
2014年,是谈晓芸做公益的第7个年头,新的一年,她想通过跨界的方式,筹得更多的善款,建立全国性非公募基金会。“公益是我的事业,法律是我的学业,广告是我的职业。”在她看来,现代慈善需要有商业与慈善的跨界合作,双赢甚至多赢的公益合作模式应值得推崇。很重要的一点是要把慈善效果作为首要因素来考量,与资本市场结合的运作方式才能使公益事业得到保值增值的可持续发展。
全国性非公募基金会的筹备并非一蹴而就,在此之前,谈晓芸做了很多功课。2007年,感动于高中语文老师周巍在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富宁县板伦乡小学做支教老师的经历,年仅16岁的她利用网络创办了“天使心”慈善协会,会员从最初的8名发展到2.7万名。谈晓芸带领志愿者队伍到虹口区新港敬老院服务,尽管一开始遭遇了很多挫折,但经过不懈努力,终于获得了老人们的认可。5年后,考虑到“天使心”是个未注册的组织,继续下去很困难,对筹集资金也很不利,谈晓芸解散了这支自己年少时“扛”起的队伍。
一路走来,做公益、开公司、考大学,筹备姜育恒“爱的痕迹”演唱会、周立波夫妇的婚礼,她为各类机构出谋划策,参与各种项目设计,与公益界、法律界人士都保持密切的交流与合作。
谈晓芸说,2014年想做两件事:一是编写一部依法行善的“葵花宝典”。公开向全国的社会组织征集具体的实践操作问题,诸如:如何成立一个社团?如何开展一场慈善义卖?捐款如何抵税?将这些分类整理后给予专业解答和解读,最后整理成书。二是开设“中国律师公益慈善研修班”,邀请国内外的相关专家学者及机构负责人授课,并组织律师参访各类社会组织,培养一批真正能够深入参与到中国公益慈善事业实践中的律师。
一个90后女孩,用自己的方式努力践行着7年前的目标:改变中国公益慈善事业现状,做一辈子公益;带动更多年轻人加入公益的队伍,让参与者快乐轻松地做慈善。
编辑:罗韦
关键词:公益 慈善 谈晓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