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慈善·公益慈善·公益
“在奉献中寻求快乐”
———记公共文明引导员刘小林
人们都说文明引导员在站台为群众做好事,是当代的新雷锋。在公交站台这一平凡的岗位上,他们为绿色交通、文明出行尽心竭力。刘小林,北京市海淀区公共文明引导员,她的梦想很简单也很实际,“踏踏实实地做好文明引导服务,在奉献中得到快乐,在奉献中传承文明。因为有梦,就有了希望,就有了在奉献中寻求快乐和传承文明的动力。”
在公共文明引导服务中,刘小林亲历了北京市机动车数量的飞速增长。这些年来,城市高铁、快速公路、地铁联网的建设,人们的出行结构也随之发生着变化,市民选择公共交通出行的比例越来越大,公共文明引导员的服务也变得更加繁重。
刘小林告诉记者,她的服务岗位在北京西站北广场西行站台,有18条线路,每天换乘、中转的客流量达上万人次。每到春节期间,外来务工人员都是这里的一道风景,“他们提大包、拿小包,人生地不熟,家乡话口音还很重,这就需要我们引导员有足够的耐心、细心和爱心。”
有一次,在疏导乘客上下车时,刘小林发现一个自制小板车卡在了上下车台阶上,车上是一位下肢瘫痪的小伙子,她当时不知哪来的一股劲,上前抱下小伙子,并喊来其他引导员抬下了板车。重又坐在车上,小伙子激动地说:“阿姨,一般人都抱不动我,你力气真大,谢谢了!”看着小伙远去的背影,刘小林笑了。然而,当其他公共文明引导员撩起她的袖子时,10个青紫手印在刘小林的两条胳膊上清晰可见。
还是在站台上,一位大爷抱着小孩,拎着大包,这边瞧瞧、那边看看,还使劲皱着眉头。刘小林忙上前问他是否需要帮忙。然而,大爷的家乡口音说了半天,急得满头大汗,刘小林却一句也没听懂。她从包里拿出本和笔,让大爷把需要什么帮助写下来。看着大爷写下“802”,刘小林犯了难,因为这条线路早就变革成了99路。她挨个报车站名,告诉大爷对了就点点头。当报到劲松站时,大爷竖起了拇指,脸上的表情如释重负,“对了,就是劲松。闺女,多亏了你,谢谢啦!”
刘小林说,今年春节,她收到了一位盲人朋友发来的祝福短信,“小伙儿是我在万寿路地铁站服务时遇见的。”那一天正值上班高峰,下车人流向出口涌,一位年轻人却径直走向站台,快走到站台边了都没有收脚的意思。刘小林急忙上前阻拦,得知小伙子是盲人,要去参加按摩师培训学习,爱人有事没能陪他。车上人多,他被挤下来后失去了方向。从那时起,刘小林决定接送小伙子上下车,风雨无阻地坚持了多年,两人也因此成为了好朋友。
“在奉献中得到快乐,在奉献中传承文明。”刘小林表示,这一直是她奋力追求的梦想!
编辑:罗韦
关键词:刘小林 引导 文明 海淀 公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