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慈善·公益慈善·公益
第二届中国儿童大病救助论坛在京举行
报告显示我国流动儿童医保问题突出
由中国红十字基金会、中国公益研究院联合主办的第二届中国儿童大病救助论坛7月22日在京举行。主办方在论坛上联合发布的《中国儿童大病医疗保障与社会救助分析报告》(简称《分析报告》)显示,尽管近年来我国医保体系建设快速推进,但全国层面的儿童大病问题仍未得到妥善的解决,基本医保对儿童重大疾病的实际报销比例有限,只有不到45%。
中国红十字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赵白鸽表示,此次论坛旨在通过对当前中国儿童大病医疗保障和社会救助制度的梳理,研讨儿童大病医疗面临的突出问题,并探寻突破和解决问题的方向与途径。
论坛发布的《分析报告》指出,当前儿童大病医疗保障总体来说面临三方面的挑战。
一是基本医保对重大疾病的实际报销比例有限,大病医保尚未普遍实施,个人负担费用仍然较高。数据显示,基本医保的报销比例在20%—45%,超过20万元以上医疗费用的疾病实际报销比例还会更低一些,有超过70%的参保农民和参合居民仍未被可以提供大病医疗费用二次报销的城乡大病医疗保险覆盖。二是儿科医疗资源短缺且不均衡,导致儿童大病异地就医非常普遍。而医疗保险县级统筹与异地就医需求之间又存在矛盾,导致报销比例进一步降低,且就医和报销流程非常复杂。三是流动人口参保制度建设滞后,上千万流动儿童医保问题突出。据统计,2012年我国0—17岁城乡流动儿童约有3581万人,其中跨省市流动儿童有1078万名。但流动人口的参保率仅44%,由于我国实行“先付费后看病”的模式,这些没有参加医保的儿童一旦患病,就需要自己先行负担全部医疗费用,如果无法筹集到医疗费用,则往往会面临无法接受治疗的困境。
《分析报告》还显示,在政府搭建的医保体系尚难以全面覆盖保障的背景下,以社会资源为主的公益慈善救助,成为解决儿童大病医疗难题的一个重要补充资源。
据《分析报告》的数据统计,2013年全国90多家慈善组织共开展了将近150个儿童大病救助项目,对10多万名各类重大疾病患儿进行了专业有效的救助,弥补了部分疾病尚未被国家医保政策覆盖的不足。在这些儿童大病救助项目中,对不区分病种的多种疾病综合救助项目数量最多,占到25%。在专项救助项目中,先心病、白血病、唇腭裂的救助项目数量最多,分别占比24%、12%和10%。从项目的救助规模来看,针对白血病、脑瘫、残疾儿童的项目大部分集中在0~50人,规模较小;而针对先心病患儿的救助项目,已有部分达到中等规模。
《分析报告》认为,慈善救助具有及时性、多样化的优势,同时能促进社会资源的有效流动。与此同时,《分析报告》显示,国家近年来彩票公益金对儿童大病救助项目的支持,已经发挥了较好的推动示范作用。
针对我国儿童大病救助的现状与挑战,《分析报告》提出了具体的意见和建议。
首先是完善医保政策,包括优先提高儿童重大疾病的报销比例和封顶线,优先将儿童类慢性病和儿童类需大额门诊费用的重大疾病纳入到特殊病种大额门诊统筹中;同时推广北京、上海等地经验,建立儿童互助基金;加大财政对慈善救助的支持力度,建立大额资金的集中投入机制,形成大病救助骨干项目等。其次是探索建立慈善救助联合工作的示范区,在一些有较好医疗保障基础、体制探索较为先进、慈善组织活动较为发达的地区,慈善组织联合行动在这些地方建立全覆盖的机制。此外还可以建立儿童大病慈善联合救助的合作平台,促进资源信息共享,探索建立一个政府主导、公益组织参与、社会形成合力的儿童生命健康保障体系。
论坛上,中国公益研究院院长王振耀代表主办方发起关于加强儿童大病救助合作的倡议,呼吁政府和社会力量继续加大儿童大病救助扶持力度。(舒迪)
编辑:牟宗娜
关键词:流动儿童医保 儿童大病救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