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慈善·公益慈善·公益

云南鲁甸:抗震希望小学迎来新学期

2014年09月02日 10:04 | 作者:顾磊| 来源:人民政协网-人民政协报
分享到: 

  9月1日清晨,云南省鲁甸县龙头山镇,4所灾区抗震希望小学同时在整齐而响亮的鼓乐声中拉开了新学期的帷幕。一片整齐、白蓝相间的板房教室伫立在灾后的废墟之中,显得格外醒目。

  鲁甸地震发生后,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迅速在灾区搭建了抗震希望小学,还配置了课桌椅、电脑教室、希望厨房、希望工程快乐音乐教室,并送来了希望社工与希望工程快乐电影。

  这一切让孩子们迅速恢复了正常生活,随着9月1日希望小学的开学,孩子们又将进入紧张忙碌的学习阶段。

  磨难已经远去,尽管失去亲人、同学、朋友的忧伤依然存在,但在孩子们稚嫩的笑脸上,已经渐渐表现出对生活与未来的希望。

  “所有的课本都没了,他们说危险,不让我回家去挖。”11岁的龙头山镇中心小学5年级学生欧阳庭博在开学现场一脸可惜地告诉记者。地震那天,欧阳庭博家的三层楼房塌了,好在没有家人遭遇不测。但他最心爱的课本永远留在废墟里了。

  震后数日,欧阳庭博发现,原来的中心小学旁边立起了一片板房,挂在上面的牌子写着“希望学校”。随后,就有一批被称为“希望社工”的大哥哥、大姐姐来到这里,带着他们一帮孩子在新建成的“希望乐园”中玩耍。随后他回到学校的鼓乐队,学校把孩子们组织起来,每天上午和下午排练乐曲。有时候,他会和小伙伴们一起去看一场“希望电影”,大家有说有笑,一时间忘却了烦恼和忧伤。

  作为开学仪式的小主持人,11岁的小姑娘陈李媛很开朗、活泼。她坐在椅子上,身边围着一圈记者,她不紧不慢、有条有理地讲述全家人的地震遭遇,开了一个小小的“发布会”。“感谢青基会,感谢希望工程,为我们灾区带来了希望。”陈李媛说。

  陈李媛的外婆在地震中不幸遇难。她带着记者去采访,经过外婆家时,在废墟前站立半晌然后说:“我要记住这里,这是我外婆家。”

  开学现场鼓乐队的指挥是龙头山镇中心小学的田磊老师,她也是全校530多个学生共同的音乐教师。每天,她带着39个孩子上下午各一次排练《出旗曲》、《进行曲》。

  “刚开始的时候,这些孩子有的不愿意来,还没开学就每天排练,他们觉得累。”田磊说,“我告诉他们,虽然假期每天都来学校,但值得坚持下去。经历了一场大地震带来的磨难,还能站在这里,很幸运,我们更应该好好学习。”地震后,中心小学的乐器遭到不同程度的损坏。随后,中国青基会为学校送来了小鼓、大鼓、小号等乐器,田磊说,这些乐器质量很好,孩子们玩得很高兴。

  四年级二班班主任陈芳觉得自己很幸运。地震后,被埋在废墟下的林志荣兄妹第一时间给她打电话,她连夜赶到现场,配合官兵亲手从废墟里将这对兄妹救了出来。兄妹俩都没有受到伤害。救出孩子的时候,陈芳哭了,和孩子抱在一起。林志荣边哭边问:“陈老师,咱班的同学们还好不?”

  四年级二班的54个孩子没有一个遭遇不测,陈老师高兴得不行。

  从那时起,她就留在了龙头山镇,每天为救援官兵煮饭、炒菜。她看着希望小学的板房迅速搭建,也看着希望厨房、希望乐园纷纷开张,还看到很多孩子的脸上渐渐地又有了笑容。

  “今天开学后,四年级二班的孩子们升为五年级了,经历了地震的磨难,我希望他们仍然快乐,充满希望。”陈芳说。

编辑:牟宗娜

关键词:鲁甸抗震希望小学 鲁甸地震灾区灾后重建 新学期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