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慈善·公益慈善·公益

“网络首善”钢子:从幕后到台前的坚守

2014年12月09日 10:58 | 作者:舒迪| 来源:人民政协网-人民政协报
分享到: 

钢子(中)和慈善志愿者们在一起

钢子(中)和慈善志愿者们在一起

 

  他被称为“网络首善”,是在新浪微公益平台第一位单次捐款超过100万元的人,至今仍居微公益爱心排行榜榜首,但无人知道他的真实身份。

  他被称为“傻捐者”,有一段时间,对于求助者他几乎来者不拒,甚至被人恶意骗捐,有人讥笑他是“傻捐者”。

  他被称为“补齐哥”——一有空,他就在微公益的平台上查看需要救助者所获捐款的进度和金额,将那些还差钱的捐款补齐。

  他被评为2014年中国年度十大慈善家,但依然没人知道他的真实身份和名字,大家只知道他是“钢子”,一位着力推动全民慈善的捐款者。

  12月3日,郑州。

  有着网络首善之称的钢子出现在“钢丝小天使计划”(首站)的启动现场。作为“隐形慈善家”,这是钢子第一次出现在公益活动的现场。钢子宣布,他专门在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出资1亿元注册懿笙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并将通过公益创投等方式,为全国各地初创期的慈善组织提供资金支持。

  作为1年多时间在网络上捐款超过1800余万元,却始终不肯表露真实身份的神秘捐赠者,钢子首次在公开场合露面,走进了公众的视野。

  “从幕后走到台前,是为了坚守自己的慈善之路,更是为了推动全民慈善的进一步发展。”钢子对记者说。

  做没有回报的慈善

  在此之前,钢子一直是个传奇般的隐形慈善家。

  钢子做慈善很低调,低调到公众只知道他是微博名人“钢子”,而不知道他到底是谁。

  “中国慈善需要的不是奇迹和神,而是普通大众共同的点滴参与。”钢子告诉记者。

  2012年10月,钢子开通了微博。不久后,他发现微博上有一名山东农村2岁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家长在求助,于是捐款14814元,为患儿补齐手术费用。

  由此钢子开始了他的网络慈善之路。很快,很多人慕名在微博上找到钢子寻求帮助,其中有真正困难的,但也有骗捐的。为了不耽误救助,钢子几乎有求必应,并成为新浪微公益平台上第一位单次捐款超过100万元的人。

  自那开始,钢子便在慈善之路上一发而不可收。

  来自2014年中国慈善排行榜的数据显示,仅仅在新浪微公益一个平台,钢子捐款就达550多万元。支付宝网络支付平台的数据显示,钢子所注册的多个支付宝账户在多年来每天一直持续着同一个行为,那就是为多个公益项目和公益组织捐款,帮助的人群包括儿童、老人、贫困家庭等。“该用户除捐款外再无其他任何支付行为。”支付宝官方微博如是评价说。

  在2012年底至2013年不到一年的时间,钢子个人被发现的网络捐款数据累计已达1800余万元。但钢子却几乎很少去关注自己到底捐了多少钱。一个可以佐证的例子是,在对一位郑州的听障研究生的捐助中,钢子对外宣称只捐了5万多元,而来自新浪微公益平台统计记录显示,钢子的捐款超过10万元。

  因为这些善举,“于是在懵懵懂懂中,就成为了网友们口中的‘网络首善’。”钢子笑着说。

  虽然捐了许多钱,救助了许多人,但却从来没有人知道钢子是谁。因为在钢子看来,他做的是不求回报的慈善:“你只要知道有人帮助了你就行,不必去知道是谁帮的。”

  从自己捐到带头捐

  虽然对受助者不求任何回报,对于每一个受到他帮助的人,钢子都有一个小要求。“这个要求就是请受助者向内心承诺,当你有能力时,会把我捐你的数额再次转捐给更需要救助的人,并把此承诺传播!”

  这也成为钢子宣扬的“慈善纯公益”理念的一部分。钢子这样描述他的理念:用慈善的方式(捐赠)+无回报且容易付出的行为+集合大众的力量去帮助或救助个人,用这样的方式感动他人,影响他人用善良来回报社会。

  “我所认为‘慈善家’的定义不只是你一生捐了多少个亿你才是慈善家,其实你只要每天捐1元并持之以恒,那你也是慈善家!”钢子说。

  遵循这一理念,钢子在公益圈里做了一件很出名的事,就是发动“1起捐”跟捐行动。这个行动要求每一个参与者每年拿出300块钱,争取每天跟捐1元钱,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很多受钢子这一理念影响的网友加入他发起的“钢丝善行团”,每天跟捐1元钱。

  仅在2013年,钢子的新浪微博就分享了985次公益行动。新浪平台的网络数据显示,他影响了997万人次关注公益慈善,并因为他的传播而带动了10多万人次的捐款,共募得1105万元的救助善款。

  “捐款的金额多少不重要,都是一份爱心。重要的是,每人捐1元钱对受助者而言,他需要感恩的是全社会,而不是具体的某一个人,这会带动他向善;另一方面对捐赠人来说,1元钱不影响生活,也杜绝了捐赠人索取回报的可能。”钢子如是说。

  艰难的行善路

  “其实我最初的想法非常简单,就是希望用我的能力帮助需要帮助的人。”钢子坦言,他不是专业慈善人士,最初以为捐钱,做慈善,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应该会是一条相对平顺的路。但真做起来,实际完全超乎想象。

  一路行善走来,钢子向记者坦言,他经历了太多艰难。“有骗捐的,有直接要钱的,也有别有用心造谣中伤、谩骂的,甚至有受到捐助还采取各种不光彩手段索求更多的……”以至于有一段时间,钢子变得十分小心,只通过微公益平台捐助那些经过平台验证的求助者。

  但这种谨慎与小心也造成了钢子的后悔和自责。

  在这一时期,有两位没有经过微公益验证的求助者,因病情恶化,还没来得及得到帮助,就相继离世。

  “其中一位是合肥患有肝癌的研究生,他最后的遗愿竟然是‘将已购买的药品赠送给病友’。”时隔一年多,钢子提起这件事情,心情依旧很压抑。“从那以后,我再也不能把骗捐的人与真正需要帮助的人等同起来。”钢子说。

  此时的钢子意识到,单凭他个人力量,很难带领“钢丝善行团”和“1起捐”行动精确帮助到真正需要帮助的人。

  在广泛听取公益圈内人士意见后,钢子取而代之的是一个由9位社会人士组成的管理委员会,集体决策“钢丝善行团”的救助指向。同时决定“1起捐”只带头捐钱,不设立募款账户,所有款项直接打进受助者的账户,这与其他公益模式完全不同。

  “慈善的意义不在于你捐了多少钱,而在于你参与了多少事。”钢子说。

  用公益创投推全民慈善

  一直以来,钢子也在不停思考今后行善之路的发展方向。

  “如何把‘钢丝善行团’和‘1起捐’更好地与全民慈善相结合,是我几个月来一直在思考的问题。”钢子说。

  10月2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发展慈善事业措施,汇聚更多爱心扶贫济困。其中提到:地方政府和社会力量可通过公益创投等方式,为初创期慈善组织提供支持。

  “这让我眼前一亮。”近几个月来,这些年的从善经历以及感悟、教训,钢子一直在思考未来行善更好的方向。看到这一政策,他脑海里闪现出四个字:义利兼顾。通过公益创投的模式义利兼顾,让慈善变一种方式可持续传递。

  钢子计划首批投入1亿元用于公益创投项目投资,计划2015年在全国所有地级市开展,为每个地级市初创期慈善组织投入3万—30万元,为初创期的公益慈善组织和“钢丝善行团”成员直接提供创业资金和项目支持。

  “我只要求他们创业有回报后,承诺每年拿出1%至10%不等的利润来跟我‘1起捐’。”在钢子看来,这是一个推动全民慈善的种子计划,能让慈善可持续传递下去。“我一个人能力毕竟有限,我希望有一天即便我不在了,但人人参与的向善力量还在。”钢子强调说。

 

 

编辑:曾珂

关键词:网络首善钢子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