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慈善·公益慈善·公益
老兵,回家!
原标题:老兵,回家!
分离60余年,汪呈松与王秀兰父女相认后抱头痛哭。
离别60多年后,在深圳龙越慈善基金会和香港航空等多方的合力帮助下,台湾老兵汪呈松终于完成夙愿,踏上了跨越海峡的返乡之路。
4月2日凌晨,当从香港飞往上海的HX232航班降落在浦东机场后,一位耄耋之年却身体健朗的老人走出了机舱,那一瞬间,老人的神情露出无限感慨。老人名叫汪呈松,是一名台湾老兵,时隔66年之后,在多方的合力帮助之下,他终于又回到了生他养他的祖国大陆。
时隔60余年父女重逢
时间往前推到约10个月前。
2014年6月24日上午10时40分,“跨越海峡的团聚”中国大陆访问团抵达台湾宜兰县三星乡尚武村,访问团成员之一的王秀兰,将在这里与失散60多年的父亲相见。
早在2013年11月,深圳龙越慈善基金会接到台湾志愿者转来的一份寻亲信息,信息来源于台湾《联合报》的报道,称独居老兵汪呈松希望找到失散超过60年的大陆家人。随后龙越慈善基金会紧急启动“为台湾老兵寻亲”项目。
龙越慈善基金会联系到了尚武村村长陈慧琳,进一步核实了相关信息:老人出生在江苏省姜堰市曲塘镇王垛村,妻子叫邵秀贞,女儿叫王秀兰,大哥叫王成根,二哥叫王成盐,三哥叫王成进。随后有志愿者提供资料,说原来的曲塘镇王垛村,应该是现在的海安县雅周镇王垛村。
工作人员立即联系到王垛村警务室的陈警官,陈警官查询了相关户籍资料后发现,当地有三个王秀兰,其中有一位68岁的王秀兰很有可能就是老兵要找的女儿。户籍资料显示,王秀兰的父亲是王成进,和老兵的三哥名字相符,据了解,王秀兰是过继给王成进的,而老兵原本的名字叫王成松。
当工作人员拨通警方提供的王秀兰的电话,说明情况后,对方沉默了足足有半分钟,突然号啕大哭。王秀兰说,她两岁的时候,父亲就被国民党军队抓了壮丁,后来说是死在了战场,她逢年过节还烧些纸钱给父亲,“怎么突然就有父亲活着的消息了?”
王秀兰有些不敢相信,但工作人员告诉了老兵提供的她三个伯父的名字,完全符合。
随后在龙越慈善基金会和台湾有关方面的通力合作下,就有了台湾认亲的这一幕。
“女儿,我也想你……”
虽然时隔近10个月,但在场见证汪呈松、王秀兰父女重逢的龙越慈善基金会工作人员吴立强向记者说起当时的场景时,依旧唏嘘不已。
在等候了差不多20分钟后,汪呈松才来到社区活动中心,前来与女儿认亲。期待了许久的女儿王秀兰试图上前搀扶,汪呈松把她推开,大声喊道:“还没有确认是不是我的女儿,你急什么?”
“请在座的不要插话,我要问她一些话,谁要插话,别怪我不客气。”汪呈松说,他的手不停地颤抖。现场的气氛一下子紧张起来。王秀兰尴尬地站在一边,不知道该不该喊一声“爸爸”。
面对汪呈松的询问,王秀兰异常紧张。亲情相隔得太久,竟然不得不以盘问的形式开始了重逢。
“我请问你,你有几个伯父,他们分别叫什么名字?”汪呈松一脸严肃地向坐在他对面的王秀兰发问。
王秀兰一一作答。汪呈松马上说,这不算,这些名字之前已经告诉过你,“我再问你,你的奶奶叫什么名字?
王秀兰很紧张地说她不知道,因为她出生的时候奶奶早就过世了。
“不对,你说错了。”汪呈松有些恼怒,并提醒旁边的工作人员,“你记下来,她不知道。”
王秀兰补充说:“您问的奶奶,是不是您的母亲,她早就过世了,您说的奶奶,是不是您的大妈,当时照顾您的大妈,我也叫奶奶。”
汪呈松没有回应,接着问:“我再问你,你的母亲,她的娘家是哪里的?”
王秀兰作了回答。对方又接着问,家里吃的水是从哪里来,家里种的地在什么地方,并在地上用手指比划。
汪呈松不停地问了一个多小时,始终不做任何表态。
王秀兰不停地抹着眼泪,她盯着对面离她有两米远的爸爸,不敢错过一句询问。在旁边的丈夫和女婿不停地提醒她:“用家乡话说,用家乡话说!”
气氛越来越紧张。在对方沉默的空隙,王秀兰问:“您是不是曾托人给我带回来两个银元?”在王秀兰7岁时,母亲改嫁,她被过继给三伯父。等到她长大懂事的时候,养母从箱底拿出了两块银元,说这是她的父亲从战场上托人带回来的。这成了父亲唯一的遗物,即使在最困难时,王秀兰也没舍得变卖,至今依然保存。
汪呈松愣了一下,回答是的,语气开始缓和。之后,他转身对旁边的的工作人员说,“午饭怎么安排,我请他们吃午饭。”
听到这里,王秀兰一下子扑到汪呈松的怀里,失声痛哭,她说:“你不是我的爸爸,你还能是谁呢?你认不认这个女儿,女儿都想你,别的人都有爸爸,但我没有,我一辈子都没有爸爸。”
汪呈松这位倔强的老兵顿时泪流满面,他紧紧抱着王秀兰的头说,“女儿,我也想你,我怎么能不想你……”
越过海峡踏上回乡路
认亲之后,为了进一步确定,汪呈松和王秀兰又进行了DNA的鉴定。结果显示,两人就是父女。
认了女儿后,汪呈松有些埋怨地说,他在台湾开放老兵回乡时,曾给家里写过几封信,但没有收到任何回复。王秀兰立马解释,家里没有收到过任何来信。
王秀兰说,听别人说,小时候爸爸叫自己丫头。汪呈松否认,说:“我小时候叫你宝贝,你现在还是我的宝贝。”说到这里,父女俩的手拉在一起,愉快地笑了起来。
汪呈松在台湾生活的并不如意,靠捡垃圾为生。王秀兰提出接他回大陆家中养老,他一口拒绝了。王秀兰说,家里的经济条件很好,住的是三层的小楼房,根本不需要他一分钱,这位父亲依然倔强地拒绝了女儿。
但汪呈松的内心深处,却十分期盼着回家。今年春节期间,王秀兰再次劝父亲回大陆家乡居住,在几经劝说之后,他答应跟女儿回家。
接下来,就是办理各种手续的漫长等待。
今年3月,在香港航空公司的全额资助下,深圳龙越慈善基金会的工作人员和王秀兰及其女婿一起奔赴台湾,接老兵回家。同时香港航空还出资赞助拍摄了
全程纪录本次事件的纪录片《老兵回家》。
陪同前往的龙越慈善基金会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在相认后的近300个日子里,汪呈松其实一直都在盼望回家。3月29日,他终于等到了女儿前来接他回大陆老家定居。与2014年6月第一次见面相认前
的严肃紧张相比,这次的重聚让老兵无比的高兴与亲切。
“我想你啊女儿……”汪呈松和王秀兰见面后的一句话,让在场的人无不潸然泪下。
随后老人带着女儿和孙女婿,在工作人员和志愿者的陪伴下,去菜市场买菜,要做饭招待亲人们。老兵挑菜,女儿陪在身旁,孙女婿付钱,老兵脸上满是幸福的微笑。
菜市场随着老兵的出现开始沸腾起来,大家都在为老兵感到开心和羡慕,纷纷掏出手机拍照,记录下这幸福的一幕……
4月1日,汪呈松要回家了。“我要回家了!”汪呈松向左邻右舍和卫生所的熟人们一一告别,大家也依依不舍地祝福他。当地的村长陈慧琳和志愿者一直把老人送到台北桃园机场。“老兵回家后,就好好享受生活,我们以后也会去大陆看望你的。”志愿者蓉蓉说。
登机前,老兵和大陆的亲人们通过视频进行了通话,家乡人都为老兵的回来感到非常高兴,并为此做好了各种充分的准备。
王秀兰表示,回家后会带他去看望认识的同龄人。孙女婿则说:“我回去给您老人家整个农场,好不好?”闻听此言,汪呈松开心地笑了。
由于长途跋涉身体劳累等原因,抵达上海后,王秀兰和汪呈松婉拒了记者的采访,但他们那份发自内心的喜悦与激动,却依然掩饰不住。
“一道浅浅的海峡,曾经隔断了太多的亲情,祝福他们!”龙越慈善基金会理事长孙春龙说。
编辑:玄燕凤
关键词:台湾老兵 回家 6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