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协协商政协协商

全国政协常委解读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非常及时 促进理解

2014年07月11日 10:06 | 作者:杜军玲| 来源:人民政协报
分享到: 

  人文交流更“柔软”

  今年是中美人文交流高层磋商首次与“战略与经济对话”同步召开,人文交流与政治互信、经贸合作共同构成中美关系的支柱。

  磋商期间举行了4场亮点活动:一是落实习近平主席夫人彭丽媛女士和奥巴马总统夫人米歇尔女士为加强中小学合作的倡议而启动的“千校携手,热爱自然,绿色生活”项目;二是“中美留学35周年”纪念活动;三是中美青年创客大赛颁奖大会;四是中美青年智库学者对话。

  7月9日,在北京大学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中美青年智库学者对话”。此场对话突破了传统的学术会议模式,采取中美模拟谈判的形式,通过设计特定的场景,鼓励中美双边青年智库学者对中美关系中前瞻性问题进行思考与探索。

  当时就在现场的贾庆国向记者介绍说,模拟谈判设计的背景,是中美各自有10亿美元的资金,希望成立基金援助非洲。但这笔钱如何使用?中方代表倾向于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美方代表更加关注人员培训、妇女权益保护、卫生服务等,而非洲代表也有自己的诉求。在谈判中,代表们有坚持,也必然有妥协。最终,三方一起,达成一个关切到了各自诉求的方案。“这个对话非常成功。而且,中方代表是由两个美国学者扮演,美方代表是由两个中国学者扮演。学者们在这个过程中,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思考,加深了对中美关系、合作的理解。”相对于战略与经济对话,人文交流更“柔软”,但正是这种“柔软的交流”,在中美共同希望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当下,提供了一个重要的“缓冲区”,保证了双边对话的可持续进行。

  从事美国社会文化研究的赵梅深有感触。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她就陆续参加中美学术研讨交流,几年前还参与过国内高中历史课本美国篇章的修订。除了民间交流,今年5月末6月初,她还随全国政协代表团访问了加拿大、美国,接触到了学者、企业家之外的政界人士。多层面的接触,让赵梅更加相信,沟通非常必要,多接触才能减少误会,多沟通对话才能促进理解、增进共识。

编辑:刘爱梅

关键词:中美 交流 理解 促进 战略

更多

更多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