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天下天下
走近中国最后的“自梳女”:立誓自立、终生不嫁
黄月蓉对着年轻时的相片,回忆在新加坡的打工生活
大部分自梳女,背井离乡,打工挣钱,自己省吃俭用,把大部分钱寄回家乡,给家里的哥哥弟弟盖房子、改善生活。可她们大多数人却并不在外给自己买房子。老了想着还是要回乡。
黄月蓉:姐姐去世很多年了。骨灰要撒到海里。她整天想着这里、想着家乡,把骨灰撒进海里,那就经常都会漂回来沙头村啊。
但是,自梳女想要落叶归根,难!
按照习俗,自梳女不能死在娘家或其他亲戚家里,只能抬到村外,死后也只有自梳姐妹前往吊祭扫墓。
家乡在东莞横沥镇的自梳女邓凤珍姑婆曾说,没嫁就没家。
邓凤珍:嫁了就有家啦,是不是,我们没嫁的就没家啦。我们回来,人家就看不起我们啦,她们有老公疼爱,我们没有,不就看不起我们啦。
虽然自梳女一直往家乡寄钱,有些甚至可以说养活了一家人,但是,广东省妇联妇女研究中心主任曾小瑛介绍,以前严格守旧俗,连自梳女们一起合盖的集体养老居所姑婆屋都不能起在本村,好在,现在没那么严格了。
曾小瑛:你以为你自由了,自梳了就能怎么样。它(自梳)也有很多规定的,以后死了,是不能够进村进祠堂的。那个冰玉堂当时落成选址的时候,是离村子好远的。所以你以为我梳起了,自由了、独立了、能养活自己,还能帮助家里就好了?一样没有的。
梁洁源:很多自梳女,你们看。
记者:都是写名字的?
梁洁源:很多人的。
顺德均安镇沙头村的姑婆屋冰玉堂里,一块黑底墙刻满名字。村里自梳女的名字都在这。还在世的,名字上贴着红纸。87岁的梁洁源指着数给我们:
梁洁源:我们这个村子就有很多,一个名字就是一个人。没有去世的也在这里买个位置,名字上贴着红纸的就是没有去世的。我们也有个位置的。现在贴红纸的还有十几个。
编辑:巩盼东
关键词:“自梳女” 中国最后的“自梳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