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声·政情>观察观察
活鸡销量普遍收缩一半以上,出场价格一度跌到成本的1/3
“雾”罩广东养鸡业
减产降低上市量,做好防疫保证上市鸡安全
温氏集团所在的云浮,养鸡户连先生陪着家里养的4万多只鸡过了一个惶恐不安的春节。而今,这些鸡都已经过了120天的正常养殖期,因温氏集团受行情所迫推迟收鸡,连先生每天都在算着亏损账,可也不得不继续等待。
去年12月,温氏就召开了H7N9禽流感事件应急研讨会,要求下属养鸡公司严格执行减产计划、屠宰肉鸡入库、人道毁灭鸡苗等手段,大幅度降低上市量,主动应对消费市场萎缩冲击。减产计划从今年1月启动,目前养鸡量已比平时减少20%左右。
温氏有着160家子公司,三黄鸡产量约占全国1/5,规模虽大依然是如履薄冰。广大中小型企业和养殖户的日子更是难熬。为度过危机,广东养鸡业正积极应对。
开平市禽业协会会长、参皇集团副总经理黄永禄介绍,开平主要采取两个办法,一是降价销往对禽流感不是那么敏感的市场;二是减产,有很多养殖户直接把养了五六十天的鸡宰杀。
除了减产,就是以更高的标准做好防疫,保证上市鸡的质量安全。“打铁还要自身硬。”廖乾章说,鸡场有全流程的疫情监测手段:鸡苗一进来,就要完成鸡瘟、流感等一整套免疫程序;平时鸡舍要定期消毒、喷洒消毒水;一批鸡出栏后,整个鸡舍都要重新清洁,铺撒白石灰消毒后才进新鸡,“养了这么多年,人也没事,鸡也没事。”
三水区农林渔业局副局长黄天德介绍,他们定期派人到各养鸡场巡查抽检,血样直接送佛山市统一监测;特别是鸡出栏的时候做好产地检疫,所有的鸡都凭检验证进市场,确保不让问题鸡上市。“三水一年4000万只的上市量,至今尚未发现问题。”
政府方面也已给出相应的补贴措施。去年,除了中央、广东省财政下发的相关补贴之外,各地市农业局也向市政府提出了对于本地家禽养殖业进行补贴的申请。记者从广东省农业厅获悉:广东省将安排超亿元补贴资金,主要用于对种禽场生产维持性补贴、新收储家禽产品的企业补贴及对家禽养殖企业的相关贷款进行贴息。
恢复消费信心,要加强科普宣传,长远看养殖业还需提升水平
“从2月18日以后,市场情况有所好转,销量和价格都有所回升。”黄永禄说,“最严重的时候,卖一只鸡要亏12到16元,现在售价回调了一些,亏损相应减少。”
不过,对于未来市场形势,黄永禄仍不乐观。“今年上半年估计还会极其困难,下半年情况如何,恐怕得到时候再看。”这跟廖乾章的迷茫如出一辙。
那么,正在苦苦挣扎的养鸡业,该如何冲破“雾霾”?黄永禄认为,政府的补贴当然代表了一种扶持、一种温暖,但相对于巨额亏损,“撒胡椒面式”的补贴如同“杯水车薪”。而对不少专家呼吁过的保险,黄天德说,“因为风险太大,投保分散成本高,保险公司根本不愿意为养殖户投保。”
廖乾章认为,最重要的还是消费信心的恢复和市场的回暖。“当务之急,希望能强化理性、客观、科学宣传,纠正误读,刺激消费回升。”
对于禽类养殖企业和养殖户来说,要从更长远的角度考虑如何提高风险防范能力。拿温氏来说,虽在养鸡业上亏损10亿元,但集团去年营业收入依然达到了350亿元。原因就在于早已实现多元化经营来降低风险,近年来其养猪业快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也减缓了经营压力。
“家禽养殖业脆弱,主要原因是专业化、集约化程度过低,行业进入门槛低,散养户、小企业的专业化经营管理能力较弱,抗风险能力较差。”温氏集团总裁温志芬认为,要增强家禽养殖行业产业链的抗风险能力,一是要提高家禽养殖的专业化水平,减少疾病对家禽的影响,二是要促进家禽养殖的集约化、产业化发展。“个体散养方式不利于疾病的防控,对市场供求关系的判断和市场风险的应对能力弱,容易造成资金的盲目投入及退出,这些都亟待改变。”
编辑:付鹏
关键词:养鸡 市场 家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