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声·政情>观察观察
挪还是休?能休多久?敢不敢休?
——休假制度民众三大“槽点”如何破解
新华网长沙5月3日电(记者袁汝婷、喻珮、张紫赟)五一“小长假”,似乎一眨眼就过完了。每到假日最后一天,“吐槽”声总是此起彼伏——“连上六天班的日子开始了”“第一天和第三天都堵在路上,本质上就游了一天”“年假?探亲假?早都给‘挂起来’了”……
休个假,为何休出如此多的“吐槽”?根源在哪里?该如何破解?
“休三天干六天,这是‘挪’还是休?”
“调来调去,感觉更累了。”合肥市民陈明说,“小长假”让他越休越吃不消,“三天假回老家,一来一回就够累了,回来还要连干六天,累!”
“正常作息都被搞混了,更累,还耽误了工作。”不少民众反映,以“挪假”的方式来休假,其实大部分休息时间都被“找补”了回来,没有太多实际利好,“放三天假搭进去一个周末,放七天假搭进去两个周末,有劲么?”
全国假日办2013年在多家门户网站同步发起一项调查问卷,其中新浪网在问卷发布两天后的统计数据显示,有超过57%的网友认为不应该保留调借周末形成的黄金周,超58%的网友认为无必要将1天的节日调借周末形成3天长假,“这是拿我们自己的周末忽悠我们过节。”
清华大学假日改革课题组负责人、人文社会科学院教授蔡继明告诉记者,从世界假日安排的构成来看,首先,双休日对劳动者起到劳逸结合的作用,“应该是雷打不动,不能随意挪动的。”其次,法定纪念日与节日往往是对一些重大民俗、文化、历史事件的纪念,目前我国是7个节日共休11天,这部分假日功能是纪念的作用,从世界范围来看,往往安排一天假期。
“事实上这种挪出来的小长假难以满足出游需求,而节后的‘六连上’‘八连上’又容易让公众产生疲劳感,生产效率大打折扣。”蔡继明说。
编辑:顾彩玉
关键词:休假 假日 三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