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协·协商>调研调研

一篇调研报告是如何诞生的

呼和浩特市政协调研工作素描

2014年02月17日 16:20 | 作者:原哲 梁春武 郜晓文| 来源:人民政协报
分享到: 

  一个适合的选题,一个线条清晰的调研大纲,一支人员组成合理的调研队伍,一个素质优秀的报告起草班子,呼和浩特市政协的调研工作在几个“一”的良好配合下如火如荼地开展着。

  “怀疑是推动力,有价值的材料是挖出来的”

  座谈会、问卷、现场走访是调查;发现问题、找出原因、提出建议是研究,二者有机结合才算完整。什么才是高质量的调研?呼和浩特市政协的做法是:怀疑是推动力,所以以多种形式开展调查活动,力争掌握全面情况;有价值的材料是挖出来的,所以多方位、多角度对调查材料进行研究分析。

  呼和浩特市建设大公交的调研,薛红伟想到了QQ群,在那里,很多市民对呼市公交系统有着个人化但却非常现实的建议。她不仅与群友交流,还利用这个平台发放调查问卷,召开座谈会的时候也邀请群里的代表参加,种种探索和努力换来了丰厚的回报:在最后收集到的109条具体建议中,这个群里的意见占了21条。便捷的民意收集平台,在以往的调研中,很少有人想到,但市政协的工作人员不仅想到了,而且利用充分。

  收集了信息,如何筛选使用是一门学问,如何提出可行性建议更是考验。而这一切的前提就是学习。调研组集体学习、个体学习是贯穿呼和浩特市政协每次调研始终的旋律。不明白什么是道路优先,就请研究交通运输工程的博士来讲课;不了解总部经济,就让有经验地区的人来辅导。同时在调研队伍的组成上,要有专家学者,随时为调研组答疑解惑。非公经济转型升级促县域经济科学发展调研是这样做的,大青山南坡生态治理保护调研也是这样做的……大队伍总体调研、分小组调研、补充调研,多种多样的形式保证了呼和浩特市政协调研工作信息收集的全面。有价值的材料是挖掘出来的,他们不仅收集数据,了解做法经验,也听取教训,提出质疑,“怀疑是推动力,是我们科学做好调研的保证。”呼和浩特市政协副主席陈曼莉如是说。

  “报告要有人文情怀,首先要能感动自己”

  政协的调研成果体现形式之一是调研报告,怎样才算一篇好的调研报告呢?呼和浩特市政协的认识是:谋篇布局合理,政策数据翔实,意见建议可行,不要写成八股文,要有人文情怀。

  调研的关键在于选题,调研报告的难点在于切入。政协的调研报告必须不同于党委、人大、政府以及相关部门的调研报告,既要有前瞻性,又要有可操作性。立足呼和浩特市实际,建设大公交系统的调研报告,切入点放在了分步骤实施上,从近期和中远期两个方面提出具体建议;结合调研情况,引导非公有制经济转型升级促进县域经济科学发展的调研报告,切入点选择了转型升级的政策扶持融资困境等瓶颈问题上。

  每一篇调研报告的出炉背后都是数易其稿的过程,初稿的多次推敲修改,根据主席会议、常委会议的意见修改,大到谋篇布局,小到标点符号,都在打磨中趋于完美。说真话是基本要求,用容易接受的语言谈意见是操作手法,呼和浩特市政协用严格的流程监督着每篇报告的诞生。

  用优美的语言去建议,让报告可读性强起来,也是呼和浩特市政协调研报告的一大特色。文字的魅力是无穷的,简洁是一种美,深刻亦是美的一种,要把对调研全过程的感情融入到报告中,文字运用中要有人文情怀,感动了自己方能打动别人:“留出辽阔的视野和天际线,形成敕勒川阴山下茫茫草原的诗意画卷。”这是大青山南坡生态治理调研报告中关于形成青城牧歌风情的建议;“优先发展城市公交、多种运输形式相互结合、与对外交通零距离换乘。”短短几十字就阐述了大公交系统的内涵。

  ……

  呼和浩特市政协的每份调研报告,最后一页都是调研组成员名单,随手翻阅几份,我们发现名单中市政协主席贾英祥的名字出现频次很高。“领导重视,最好的体现是参与调研的全过程,而不只是出题目。”这或许是呼和浩特市政协调研工作取得成效的主要缘由。

编辑:刘爱梅

关键词:调研 呼和浩特市 市政协 报告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