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协·协商>建议建议
高校去行政化的最终目的是营造民主自由的学术氛围
政协委员热议高校去行政化
某种程度上,中国只有一所大学,就是教育部大学,我们都是分院。两会刚刚开始,全国政协委员姜耀东就在会上道出高校行政化的尴尬现状,直言:不去行政化,大学就没办法办下去了。
3月3日,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回应姜耀东狠批教育行政化问题时,称中央正在起草文件逐步取消高校行政级别。6日上午,教育界委员就高校如何去行政化进行了热烈讨论。
去行政化要规定校长权力界限 现在大学校长的权力很大,一个副校长对自己分管的领域投入100万、500万是很容易的事情,随意性很强。很多高校不缺经费和资源,大学已经有很多自主的权力,重要的是如何遴选出懂教育、懂管理以及拥有较强社会活动能力的校长。全国政协委员胡刚说。
现在大家都在制定大学章程,推进现代大学制度改革,但是如果不改变目前大学校长的遴选方式,所有的制度都是摆设。胡刚接着说,我们一个地方专业院校,副校长、副书记有十几位,少数分管教学、科研,多数只是分管后勤等业务,大学需要这么多校长吗?所以去行政化任重道远,相关制度不配套,不如不搞。
不能片面地谈去行政化,一方面要看对现有的制度是否执行到位,比如校长不能干预学术委员会;另一方面也要明确规定校长的权力范围,加强监督。胡刚言辞犀利,好几位委员争相回应。
大学章程不能当成花架子 全国政协委员李向玉来自澳门理工大学,多年关注高校去行政化,他回应:对于去行政化,需要全面理解。行政干预不是中国独有,行政干预分为外部政府干预和内部行政干预,现在大家把内外部行政干预混为一谈。外部的政府干预主要表现为权责不清,而内部行政干预主要是行政部门和学术部门互相博弈的过程,突出表现是行政部门经常干预学术研究。李向玉表示,对于行政干预不能一概而论,外部的行政干预主要依靠政府职能转变,做到权责利分明,哪些是政府该管的,哪些是学校自己可以解决的,比如大学校长遴选制度,如何选出适合高校的大学校长值得探讨。而内部的行政干预,一定要靠制度来解决。
澳门理工大学的经验是,把权力关在制度的笼子里,做到校长治校、教授治学,行政部门不能干预学术部门,这也都需要制定相关制度。用好制度这个武器,同时选好人。这样高校内部治理结构才能逐渐完善。李向玉表示:制定高校章程是一个好的趋势,但是章程的制定要着眼于学校的长远发展。章程制定好以后,一定要依章治校,不能把章程当成花架子。
去行政化不等于去行政 对于李向玉的言论,全国政协委员郭大成深表赞同:我认为高校去行政化更多的要从学校内部管理上来考虑,人才培养是一个慢功夫,需要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以前以行政管理思维推动高校发展的方式已经不适应当前的情况。郭大成表示:去行政化不等于去行政,如果一个学校没有行政部门,那不乱套了。
郭大成认为,对于高校去行政化,不能一概而论,不同学校的具体情况不同,需要区别而论,有些学校已经在转变行政思维,从原来的行政管理转到行政服务学术的方向上来,有些学校已经认识到行政化带来的弊端,正在逐步调整,而更多的学校行政氛围还比较浓厚。去行政化的最终目的是要营造高校民主自由的学术氛围,让高校里的行政权力在民主与自由学术氛围中,逐渐隐退或者不被强调,让科学、民主、平等、自由、追求真理的学术精神得到张扬和发挥。郭大成说。
编辑:刘爱梅
关键词:行政 高校 学术 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