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协·协商>最政协最政协

减税红利为啥难流进小微企业碗里 全国政协委员:成本不透明

2014年06月26日 08:55 | 来源:中国青年报
分享到: 

  2013年8月,财政部长楼继伟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上报告预算执行情况时表示,2013年1~6月,营改增试点企业达134万户,减税规模超过500亿元。今年3月,财政部税政司发布的营改增试点运行的基本情况显示,2013年减税规模超过1400亿元。

  然而,税收优惠政策的直接受益者——企业家们的实际感受与漂亮的宏观数字相比却有着一定的距离。

  2012年,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与阿里巴巴[微博]集团联合发布的,对中西部和长三角地区小微企业的调研报告显示,仅29.21%的中西部小微企业感受到政府税收政策的支持,认为没有任何政府税收政策扶持的小微企业占到59%。近60%的长三角地区小微企业认为,当前的税费负担占到企业实际经营成本的10%以上。

  《中国企业家》杂志发布的“减税调研报告”,在对全国100家企业(40个服务业企业,60个制造业企业——编者注)进行抽样调查后发现,超过9成受访企业直言国家现行减税政策不到位。具体而言,90%的服务业企业认为减税政策不到位,制造业企业这一比例则高达95%。

  今年4月,博鳌亚洲论坛上发布的《小微金融发展报告2014》也显示,仅有43.1%的参访小微企业表示享受到了税收优惠政策,这就意味着仍有近六成企业并未从政策中受惠。而在小微企业最希望政府推行的举措中,“减少税费”连续两年占比均超六成。

  一份报告指出的问题可能还不足以让人信服,但多项调研结果形成三角互证,并指向同一个问题,则值得深思。

  那么,是什么造成了一边是税收优惠政策连年扩围,另一边却是小微企业期待减税的呼声越来越大的局面?

  一种声音认为,我们目前的减税规模还稍显不够。中国社科院经济学部、中国社科院数量与技术经济研究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的《2013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曾建议,我国年减税规模至少应达到6000亿元。

  以对月销售额不超过2万元的小微企业暂免征收增值税和营业税这一政策为例。温州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会长周德文实际调研后发现,这一政策对从事实体经济尤其从事制造业的小微企业来说作用有限。因为对于大多数小微企业而言,如果月销售额只有2万元,根本无法维持正常生产经营。以月销售额2万元为企业税收起征点,只能对家庭作坊或小型商贸企业起到扶持作用。

  另一种声音认为,虽然减税政策力度不断加强,但是企业承担的各种各样的收费项目不降反增,一定程度上抵消了减税政策带来的红利。

编辑:刘爱梅

关键词:企业 减税 政策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