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协·协商>最政协最政协

制止海外“镀金”不宜一刀切 全国政协委员曾热议

2014年07月10日 09:12 | 作者:郑渝川| 来源: 红网
分享到: 

  “镀金”“花钱赚吆喝”行为,“后半夜演出”至此彻底成为社会笑谈。文化部此番发出通知,叫停国内艺术团组赴国外“镀金”,算是对已持续两年的业内呼吁和社会呼声的“晚到”响应。

  “晚到”,当然也要比“不到”好。从报道叙述来看,通知比较清晰的界定了“镀金”演出的形式和通用做法;提出坚决杜绝政府资助项目赴国外“镀金”,对未纳入国外著名演展场所演出季、以全自费和租场方式进行的演展活动一律不予批准,也切中了“镀金”演出组织的要害;还建议我国驻外机构对此类“镀金”活动不予支持,不题词、不站台、不剪彩、不代为邀请观众和赠票,无异于对“镀金”演出的釜底抽薪。通知的这些表述内容,都令人赞赏,如果得到严格有效落实,相信可以刹住“镀金”“花钱赚吆喝”的歪风。

  但需要指出的是,通知要求也意味着国内艺术团组和个人将空前收紧,文化行政部门将扮演唯一的把关者角色。因为文化市场上出现的“镀金”乱象,就采取“一刀切”,并强化主管部门的控制审查,从其他领域以类似方式加强监管审查的情况来看,结果未必会符合主管部门的预期,更可能陷入“一管就死”的困境。

  如上段所述,笔者赞同文化部严厉禁止政府资助项目赴国外“镀金”,文化部及地方文化行政部门也应加强对政府供养或拨款、补贴的艺术团组、社会团体的监管,但除此之外的严禁,就不是那么必要了。对于那些愿意自己“烧钱”到海外“镀金”的团体和个人,文化行政部门其实无需直接干预,完全可以通过执行《通知》中不予支持配合的方式,再鼓励文化界人士和媒体、网民积极踊跃发表文化批评,就能够将自费“镀金”所可能收获的声誉降低到即可忽略不计的水平。

编辑:刘爱梅

关键词:镀金 演出 制止 国外 海外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