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协·协商>最政协最政协
人均读书量低于5本 纸质图书如何应对数字化冲击?40余位政协委员联名提交提案
人均读书量低于5本 纸质图书如何应对数字化冲击?
新华网南京7月10日电(记者 杨洋)“平时课业压力大,基本没时间看课外书。”“工作太忙了,哪有时间坐下来看书?”……第四届江苏书展7月3日至6日在苏州举行,不少参会人士表示,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读书越来越少。
居民阅读率低,致使实体书店和出版社日子也不好过。500多家参展单位中,不少书商感到,受数字化阅读冲击,“图书不好卖了”。
人均阅读纸质书不足5本
第十一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显示,2013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77本,超五成的成年国民认为自己的阅读数量较少,认为自己的阅读数量很多的人仅占1.2%。
图书馆作为推广全民阅读的重要场所,也面临资源不均衡,图书质量不优等问题。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介绍:“目前我国人均拥有图书馆数量少,图书馆资源非常不平衡,图书质量也令人堪忧。受到招标等经济利益的影响,很多真正的好书进不到图书馆。”
江苏省作家协会主席范小青认为,快节奏的社会和慢阅读的矛盾成为影响国民阅读量提高的重要因素。“现在商品经济条件下,人们的精力大多放在金钱和利润上面,无暇读书。”
朱永新谈到,在应试教育背景下,学生的读书时间被考试和补习班占领,所接触的图书都是教科书、教辅书,读不到真正的好书。
“只逛不买”冲击实体书店
由传统阅读到电子化阅读,居民阅读习惯发生改变。第十一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受数字媒介迅猛发展的影响,2013年我国成年国民数字化阅读方式首次超过半数,达到50.1%。
随着电商兴起,居民购书地点也从实体书店转向电子商城。大二学生初敬阳说:“很多同学都是在书店选书,然后通过当当网、亚马逊等购买,便宜又方便。我还有电子阅读器,可以直接从网上下载免费书看。”
编辑:刘爱梅
关键词:阅读 图书 书店 政协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