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协·协商>最政协最政协

全国政协副主席陈元:让制度不断释放出活力

2014年12月03日 09:17 | 来源:《中国政协》杂志
分享到: 

  (本文系全国政协副主席陈元在“经济体制改革与顶层设计主题座谈会”上的讲话,有删节)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经济体制改革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强调要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调性,加强顶层设计与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明确了深化改革重点要求。

  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完善和发展角度看待深化改革

  制度对经济社会发展至关重要。二战以来,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在坚持各自基本制度的前提下,在经济制度方面相互影响、相互借鉴,加强相互间经济贸易合作,并通过不断完善调整制度来提高竞争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连续30多年保持年均近100%的增长,在世界经济发展史上前所未有,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我国经过几十年探索,建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重大成果。同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也存在很多不足和亟待改进的地方。比如,创新能力不够;政府对资源配置的干预过多,钢铁、水泥、玻璃等行业产能过剩问题严重,一定程度上与各级政府的不当干预和保护有关;一些行业准入门槛过高,各种所有制公平进入的机制不健全,有效竞争的市场环境尚未形成;城乡二元结构问题突出,居民收入分配差距较大,基尼系数0.47,高于0.4的国际警戒线,亟需推进分配、户籍等制度改革;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制度不健全,自然资源及其产品定价不合理,未能全面反映市场供求、资源稀缺程度、生态环境损害成本和修复效益,等等。我们亟需对阻碍发展的深层次制度进行改革完善,力争到2020年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

  深化改革就是不断推动制度进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进行了全面部署,目的是要推动这六个方面的制度进步,使其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永无止境。制度进步也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制度的竞争更是一个动态、长期的过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使资本主义国家为之侧目,但要保持这一发展趋势,就要不断扫除阻碍生产力发展的制度障碍,使制度不断释放出活力。正是因此,中央强调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只有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持续推动制度进步,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我们才能更加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

  准确把握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

  经济体制改革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要有效发挥先导、牵引作用,为全面深化改革创造条件、提供动力。这就要求准确把握政府与市场关系这一核心问题,把两者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

  经济体制改革应当朝着扩大市场配置资源作用的方向进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这是理论上的重大突破和实践上的重大创新。

  市场越发展,越要着力提高政府宏观调控和科学管理水平。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并不是起全部作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坚持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发挥政府的积极作用。一方面,政府和市场都不是万能的,各有各的角色,谁也替代不了谁。市场通过发挥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对经济活动进行调节,使资源流向经济效益最高的地方,保障各经济主体的经济利益,提高其生产积极性,满足人民生活多样化、多层次需要。政府则要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加强和优化公共服务,保障公平竞争,加强市场监管,维持市场秩序,推动可持续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弥补市场失灵。另一方面,市场发展对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提出了更高要求。政府与市场不是此消彼长的零和游戏,而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政府转变职能、简政放权,必须与加强监管、提高效能同步推进,把该管的管到位,克服市场存在的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催生垄断、排斥公共利益,以及引发两极分化等缺陷,为市场有效配置资源和经济有序运行创造良好环境。

  从实际出发,发挥政府推动市场发展的作用。西方把政府与市场截然分开,划清界线,缩小政府的作用,是由其文化和思想体系决定的,是源于其人口少、资源多的历史,其社会自由度大,共同利益少。西方强调个人主义,鼓励最大限度追求利润最大化,发挥个体创造力,用法制规范市场行为,政府仅承担“守夜人”角色。我国文化传统和思想体系与西方有很大不同,由于人口多、资源少,社会自由度受一定限制,而社会共同利益多,因此,强调社会秩序和社会和谐。自由和法制、利益和责任都是其中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而共同利益的实现方式要不断进化。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党和政府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致力于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由于自上而下组织化、社会化程度较高,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也就要求持续改善社会制度,包括增大活力、竞争力和维护共同利益、稳定两个方面。因此,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发挥决定性作用的市场,是一个比传统自发的市场要求更高的市场,要有更大的活力,也要有更大的稳定性。发展中国的市场经济,政府应当积极发挥推动市场发展的作用。

  加强经济体制改革的顶层设计

  经济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防止改革“碎片化”,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明确路线图、时间表,解决好改革协调推进、动力不足、具体操作等问题,都要求加强顶层设计。要通过科学完善的顶层设计,化解分歧和阻力,寻求改革最大公约数,使改革成果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把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尊重实践经验和基层创新。一是从基层探索中获得启发和经验。许多基层的制度创新,往往都能为整体改革提供重要的方向提示和实践经验。要尊重群众首创精神和基层鲜活实践,善于从中找到一般规律。二是广泛倾听基层意见和群众诉求。深入调查研究,了解基层情况,确保改革设计符合实际。三是采取试点探索、循序渐进的方法。顶层设计要审慎,全面论证,科学决策,但又不能畏首畏尾,裹足不前。对一些亟待突破但又没有完全把握的顶层设计,要通过试点探索,经过基层大胆试验、小心试错并予以完善之后审慎推出。四是顶层设计要留出一些空间。调动地方和社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鼓励在总体框架下结合局部具体特点进行创新。

编辑:杨雅婷

关键词:制度 改革 市场 陈元 全国政协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