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要闻
为治理大气污染建言 为消除群众“心肺之患”献策

主持人:我们再请一位来自工作一线——廊坊市的李春元局长谈谈,蓝天是不是基本靠风,你也有发言权。
廊坊市环保局副局长李春元:
十八大以后,把环保问题提到了一个空前的高度,这是我们环保一线的工作者可以挺直腰杆做事的一年。从我们基层实践当中感觉到,执法是雾霾治理的一个关键环节,一个是防治,一个是监管,一个是管理。作为监管的环保部门现在缺乏的不是压力而是能力、实力、合力。从过去的环保机制体制上,一下子转到现在对我们各方面的能力要求这么高上来,无论对于我们能力建设、制度建设来说都存在法律的保障和制度的缺陷。另外基层的环保工作有一些存在着观望的现象。等待一些文件的落实,等待上级的资金,依赖性比较大。有些地方财政收入也比较少。
国务院参事、原国家能源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徐锭明:
我插两句。我们今天来的专家中少了卫生部门的。雾霾治理的根本目的是人的健康。现在各部门信息不沟通,我认为雾霾问题不只是环保局的事情,是中华民族的大事。我认为起码有四个问题,研究不够,认识不足,治理不力,成效不显。我认为雾霾天气最后的标准是两个,第一个是天,我们在这里的就是管天的人;第二个是人,有多少人进医院?这是最根本的指标。
关于雾霾的成因,中科院的王教授有一个意见:第一是烧出来的,第二是飘过来的,第三是挖出来的。
雾霾就像人生病一样,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治理不只是环保部门的事,各行各业都要有共同的目标。第一要为化石能源的清洁利用而努力;第二要为化石能源的减少利用而奋斗;第三要为可再生能源的规划战斗。如果我们不这样做,根本解决不了生产方式的革命,消费方式的革命。
所以要科学研究,科学认识,科学治理,全民治理。
主持人:徐老的发言也把我们的座谈会引向深入,下面我们请也是来自一线的研究者,刘勇先生,是咱们国家863计划烟气净化项目的承担人。他的研究比较具体,雾霾成因到底是什么,是汽车尾气还是粉尘还是什么,我们看一看。
编辑:付鹏
关键词:治理 雾霾 建言献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