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要闻

为治理大气污染建言 为消除群众“心肺之患”献策

2014年03月08日 16:13
分享到: 

  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环保部原副部长王玉庆:

王玉庆

     时间有限,我想就这么几句话:

  一个是要直面问题,长期作战,树立信心,狠抓落实。关键是要有信心,关键是要抓好落实。咱们国家在环保方面提出的口号,制定的法律,颁布的一些政策制度相当多,但就是因为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和执行,有的甚至形同虚设,有的是大打折扣。如果再不落实再不执行,就体现了我们的执政能力有问题。

  第二要加强环境科研的基础化。我们现在各方面专家提的建议措施,只要跟大气相关的,几乎都有。但是有些问题都说不太清楚。比如说与气象条件的关系,涉及到预警。我们预警都是往后靠的。实际上前一段已经在积累,不把它控制住,等它爆发了,气象条件有了再去控制就晚了。老话说,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

  第三是大气十条的贯彻落实,要尽快制定考核办法和评估制度。结果公开,奖惩到位。h省大量的项目是没有经过考核的,但是照样建起来了,领导照样升官。

  第四个要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和沟通。这件事绝对不只是环保部门的事,党委政府全社会企业都有责任。有些部门坚持为有困难的企业说话,从他的位置来讲没错,但是没有考虑到国家的大局。环保法规定环保统一监督管理,你不行我就罚你。像环境税的问题,煤炭的合理化配置等等,这些都需要各个部门的协调。

  第五是法律的修改制定尽快跟上。我很赞成环保法大气污染法应该尽快修订,但是也不能说法规修改跟不上我们就能违法操作。

  第六是环保能力的建设。美国政府和州里专门有三千多人管大气,咱们部里管大气的一个处就几个人。加强监督执法能力建设,可能是国家投入最少,效果最好的办法。按投入产出来讲,与其花很多钱治理,还不如把这个机构办好了,好好的管起来,可能更划算。

  再有,国家必须建立自己的国家的监测。现在我们产品监测是一级一级的,日常维护到位没有到位?我们的耳目不能长在别人身上。不然就很难保证说清楚。

  最后一点要解决大城市病。解决中国的环境问题,体制机制都不是问题。只要重视,慢慢通过改革,有一定时间都可以解决。有两点是非常困难的,一个是居民的消费模式和生活观念。这个不是说总书记、总理说句话,拿些钱就能解决的。人家都要追求高质量的生活水平,他要有车,你有什么理由不让他有车?再有就是城镇化。城镇化的快速扩张,带来的一系列问题都要后面想法调整。很多都是悖论。北京要严格控制人口,但这么控制肯定控制不住。北京有这么多的教育条件,有这么好的文化娱乐,高层次人员当然想来。如果再变成蓝天白云,再交通不拥堵,人口就更控制不住了。北京需要改的首先是功能,不能是这个中心,那个中心,什么中心北京不占?功能这么齐全,人口难以疏散。

  李春元:我再补充一点。国家的治理资金出自多个部门,跟洒胡椒面一样,应该上下配套。

编辑:付鹏

关键词:治理 雾霾 建言献策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