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协·协商>最政协 最政协
为政府权力清单做好“减法”
全国政协“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专题协商会综述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简政放权是党的十八大以后新一届政府开门第一件大事
不要让“红顶中介”成为“灰色地带”
“目前,审批时间长、环节多、盖章多、收费多、提供材料多的问题主要反映在中介服务方面。有企业反映,一个建设项目,政府部门审批时间只有44个工作日,但涉及的28个中介服务需要的时间比这多得多。”会上,梁保华委员说,当前不少中介服务由审批机关相关联的事业单位、行业协会或企业承担,被称为“红顶中介”,部分中介组织行为成为了监管的“灰色地带”。他呼吁真正切断审批机关与中介服务的利益链,自上而下全面清理与行政审批相关的中介服务事项。
破除“红顶中介”的负面影响,也是此次会上委员们提及较多的话题。朱之鑫委员在发言中呼吁,审批部门所属单位不得开展与本部门行政审批相关的中介服务,需要开展的必须“转企改制”并与主管部门脱钩。同时,他建议规范中介服务收费,除实行政府定价的外,中介服务一律通过市场调节价格。对此,张守志委员认为应确立中介机构的市场主体地位,由企业自主选择中介服务。他说,“地震、气象、水保等若干前置审查事项往往需要提供大量的评估论证,一些部门将这类事项交给政府部门所属的事业单位或‘红顶中介’组织,这些机构服务费用高、程序繁琐复杂且难以显示必要性,损害了政府公信力。”张守志建议建立企业和中介机构信用档案制度,将企业和中介机构信用记录纳入国家统一的信用信息平台。
“审批职能调整后‘二政府’问题不可忽视”,苏志佳委员在发言时表示,一些中介组织的参与表面上减少了行政审批事项和环节,但行政审批内容的负担并未减轻,他也建议规范政府和社会组织各自运行边界,公开办事标准和程序,推进中介组织去行政化、去垄断化。谈及这个话题,王学成委员认为,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客观上需要一大批成熟的、合格的社会组织与之相适应,包括部分中介,为了加强对社会组织的培育、引导、规范和监管,确保转移出去的审批事项“接得住、管得好”。建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启动并加快社会组织立法。王学成认为,应该以去行政化、去垄断化作为社会组织立法的重点,以培育、引导和规范管理作为社会组织立法的主要内容,建立社会组织承接“转移”审批事项的具体法律制度。
会上,国家发改委、人社部、国土部、环保部、住建部、国家工商总局等部门负责同志对委员建议作出了积极回应。大家都认为,越来越触及深层次矛盾,也更需要社会各方的支持,各级政协组织和广大政协委员应该也能够为推进这项改革发挥巨大推动作用。
编辑:薛鑫
关键词:全国政协 “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专题协商会 简政放权 转变政府职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