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生活>集·言论集·言论
叶嘉莹:从漂泊到归来
插图:郭红松
那时公立的中学我不敢申请去教书,我在台南的私立光华女中有一个亲戚,他找到更好的工作空出了职位,说你去替我代课吧。我带着孩子需要一个宿舍,所以就到这个有教职员宿舍的女中教书了,在那里教书教了三年。1951年我写了一首《浣溪沙》:
一树猩红艳艳姿,凤凰花发最高枝,惊心节序逝如斯。
中岁心情忧患后,南台风物夏初时,昨宵明月动乡思。
台南有一种给人印象特别深刻的树叫凤凰木,非常高大,很茂密的叶子,夏天在树顶上开出火红的花,非常漂亮。李商隐写过一首五言绝句:“春日在天涯,天涯日又斜。莺啼如有泪,为湿最高花。”李商隐一生都漂泊在外地的幕府之中,妻子儿女都隔绝了,他说在我漂泊孤独的天涯又是一天过去了,假如黄莺鸟要是有眼泪,会把眼泪洒在最高的花朵上,那是何等的悲哀。所以我说“一树猩红艳艳姿,凤凰花开最高枝”,这是多么美丽多么高的花,却又是多么大的悲哀。我真是没有想到我经历了抗战的苦难,经历了漂泊流离的苦难,经过了牢狱之灾,所以说“惊心岁月逝如斯”。“中岁心情忧患后”,其实我那个时候只有二十多岁,可是我经过了那么多忧患,我的心情已经是中岁的心情。“南台风物夏初时”,是说我眼前看到的是南台湾的景色,这不是我故乡的景色,北京没有这么高大的凤凰木。“昨宵明月动乡思”,是说我昨天晚上看到天上的一轮明月,想到往事如烟,前尘若梦,当年在故乡的那些欢乐的时光永远不会回来了。
1952年,我写了一首《蝶恋花》的小词:
倚竹谁怜衬袖薄,斗草寻春,芳事都闲却。
莫问新来哀与乐,眼前何事容斟酌。
雨重风多花易落,有限年华,无据年时约。
待屏相思归少作,背人划地思量着。
我眼前没有选择余地,只能在这个私立中学教书,所以“莫问新来哀与乐,眼前何事容斟酌”。“雨重风多花易落”,是说我一个二十来岁的女子,经过了这么多苦难,雨重风多,我这个“花”转眼就零落了。当年我的誓言、理想、追求都落空了,什么也没有了,所以“有限年华,无据年时约”。“待屏相思归少作,背人划地思量着”,是说我已经把年轻时候那些作诗填词的理想愿望都抛弃了,可是你的感情、你的旧梦忽然之间就会回来,所以我梦里会作诗、会写联语,我白天不能做的事情就跑到梦里出现了。
后来,我先生出来了,证明他不是“匪谍”,我也就没有白色恐怖嫌疑了。我当初在彰化女中教书的时候,有些在那里的同事,觉得我教书教得好,就把我请到台北的二女中去教书。我一到台北,台湾大学就也请我去教书,然后辅仁大学在台湾复校了也请我去教书,淡江大学也请我去教书,我都是不教书则已,一教书就会有很多所学校请我去教。我的生命都用在教书上了,我喜欢诗词,也想把我对诗词的喜爱传给下一代的人,所以我教了那么多学校。
后来开始有了电视,我是第一个在台湾电视上讲古诗的人,也在教育电台广播讲过“大学国文”。西方的汉学家,那时候到台湾来看见我到处在讲课,就有人邀请我去美国讲课。密歇根州立大学与台湾大学有交换计划,台大钱思亮校长就说要把我交换过去。
去美国教书之前,台大安排我去补习英语。当时我在三个大学两家电台教书,上午三节课,中午回家吃完饭,下午三节课,晚上吃完饭,夜间部还有两节课,星期六晚上还有广播的录音。我英文补习的课就在星期六的上午,当时英语补习班里都是三十来岁要出国的年轻人,我大概有42岁了吧。那时用的课本是《英语九百句》,内容都是生活用语。教书的是一个美国来的女老师,她要求我们一定要背诵。我这个人从小就喜欢背书、背诗,我就很能背,后来结课时有人告诉我,我平均分是98分,是全班第一名。
光学完英语还不行,要出去之前,美国派哈佛大学的海陶伟教授来口试,他口试完了以后就要把我邀请到哈佛大学去。但钱校长说不可以,他说我已经跟人签了约的,所以我就必须去密歇根。然后第二年哈佛大学就把我请去做客座教授。
那个时候,海陶伟教授特别优待我,下午五点钟图书馆的学生和老师都走了,我一个人可以在四壁图书的图书馆里工作到任何时间,那真是我觉得最美好的时间。但我也不是只会工作,周末我的学生就会开着车带我到各地去旅游,带我去看漫山遍野的红叶,我最喜欢那时的生活。
到了暑假,两年的交换期满,我就要回台湾。哈佛大学的海陶伟教授就留我,说你先生也在这里,两个女儿也在这里,而且台湾把你们关了那么久,为什么你要回去。但我坚持要回去,我说第一个我要守信用,我的交换是两年,台湾那三个大学、两家电台还在等我回去开学教课,我不能失信于他们。还有我八十岁的老父亲在台湾,我不能把父亲一个人留在那里。所以我坚持要回去。临走的时候,我写了《一九六八年秋留别哈佛三首》,其中一首写的是:
又到人间落叶时,飘飘行色我何之。
曰归枉自悲乡远,命驾真当泣路歧。
早是神州非故土,更留弱女向天涯。
浮生可叹浮家客,却羡浮槎有定期。
当时是九月,我到哈佛远东系要穿过一个广场,周围的树都开始落叶,而落叶归根,我又要归去哪里呢?所以说“又到人间落叶时,飘飘行色我何之”。我是留在美国,还是回台湾,还是回到我故乡北京?我当然愿意回到我的老家北京,但是1968年正是文化大革命的时候我回不去,所以我说“曰归妄自悲乡远,命驾真当泣路歧”。“早是神州非故土,更留弱女向天涯”,是说我回不去故乡,又把我的两个女儿留在美国。“浮生可叹浮家客,却羡浮槎有定期”中“浮槎”是古人的一个传说,有一个浮槎每年来去,如期而至,而我却不知道是否能够再回美国跟先生、女儿见面,更不知何时能回到故乡北京。
回台湾后,第二个暑假我决定带父亲一起去美国。但美国在台湾的领事馆藉口说我有移民倾向取消了我的签证。于是我准备从台湾先到加拿大,然后再到美国。但我到了加拿大温哥华,却仍无法得到去美国的签证。后来经海陶伟教授介绍,我就到UBC大学去任教。但该校的亚洲系主任要求我必须用英文授课,我只好硬着头皮答应了。我每天晚上查字典备课到凌晨两点,白天再讲课。我这个人也许天生有教书的天赋,我的文法也许不完美,发音也不完全正确,可是我就是用蹩脚的英语把诗歌的感动讲出来了。所以我授课以后,选修中国古典诗歌的学生越来越多,很快我就申请了一个助教,因为我要用英文教课,看作业,看考卷。慢慢的我的英文水平也被逼出来了,这并不是一件非常顺利的事情。可是在国外就算我教书学生们喜爱听,但是我不能像在中国教书这么随性发挥,所以我就写了一首诗《鹏飞》:
鹏飞谁与话云程,失所今悲匍地行。
北海南溟俱往事,一枝聊此托余生。
不管是在台湾还是大陆,我教书都可以随心所欲“跑野马”,可是现在却查着英文生字给人上课,跟在地上爬一样。我之前在北京教书算是“北海”,在台湾教书算是“南溟”,这两个能用母语教书的地方我都离开了,只是为了生活不得已留在了异国。
后来中国和加拿大建交了,我想国家间都建交了我应该能回去了,1974年我申请回国探亲。回国后我写了一首长诗《祖国行》,有1870个字,其中有一段写道:
卅年离家几万里,思乡情在无时已。
一朝天外赋归来,眼流涕泪心狂喜。
……
离开了我的故国故乡三十年,我在飞机上远远看见北京一片长街灯火,我想那是不是我小时候常常来往的西长安街,当时我的眼泪就留下来了。那次探亲我见到我两个弟弟、弟妹,侄子、侄女。
1976年3月24日,我的长女言言与女婿永廷发生车祸双双殒命,我日日哭之。之前我去美国开会,曾沿途先到多伦多大女儿家,开完会又去费城看望小女儿家。那时候,我真的是内心充满了安慰,我想我这一生受尽了千辛万苦,现在毕竟安定下来了。但谁知就在我动这一念的时候,上天给了我惩罚。我的大女儿跟我大女婿,开车出去旅游出了车祸,两个人同时不在了。所以我就写了哭女诗十首。其中有一首诗是:
从来天壤有深悲,满腹酸辛说向谁。
痛哭吾儿躬自悼,一生劳瘁竟何为?
我辛辛苦苦地工作,主要是为了维持我的家,各种艰辛都受过了。可是经过那次大的悲痛后我忽然间觉悟了,把一切建在小家小我之上,这不是一个终极的追求,我要有一个更广大的理想,我决定回国教书,我要将古代诗人们的心魂、志意这些宝贵的东西传给下一代,所以我就开始申请回国教书。
很多人问我:“你是南开的校友吗?”“中国那么多的大学你为什么跑到南开来?”我将用下面这两首诗来回答这个问题。
当时我决定申请回国,就开始注意国内的新闻,我看到一个消息:南开大学李霁野先生复出担任外文系主任。我之前就认识李霁野先生,我在辅仁大学中文系读书时,李先生是辅仁大学外文系的教师。他是我的老师顾随先生的好朋友,台湾光复后,曾经被邀请到台大教书,我在经历白色恐怖之前,曾在台大见过他。我马上给李先生写了一封信,说我现在正申请回国教书。李霁野先生很快给我回信说,你回来正好,现在祖国的形势一片大好,我们都在努力做一点事情。后来我写了一首诗:
却话当年感不禁,曾悲万马一时喑。
如今齐向春郊骋,我亦深怀并辔心。
海外空能怀故国,人间何处有知音。
他年若遂还乡愿,骥老犹存万里心。
我说我在这个时候也愿意回来,为祖国的教育尽上一份力量。
编辑:邢贺扬
关键词:叶嘉莹 漂泊 故乡 作诗 追忆



贵阳机场冬日为客机除冰 保证飞行安全
保加利亚古城欢庆“中国年”
河北塞罕坝出现日晕景观
尼尼斯托高票连任芬兰总统
第30届非盟首脑会议在埃塞俄比亚开幕
保加利亚举办国际面具节
叙政府代表表示反对由美国等五国提出的和解方案
洪都拉斯首位连任总统宣誓就职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