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千人抢试卷择校是教育的悲哀
石家庄市第二中学是河北省的重点中学,是很多学生、家长以及培训机构心之向往的好学校,想上二中,可谓“挤破头”。然而“挤破头”的场景,在上周末的一天,却成为一场闹剧。上千名邯郸的初三学生来到石家庄二中(南校区)参加学校开放日的考试,却遭遇了考场不够、试卷不够、监考老师不够的三大窘境。(1月17日中央广播电台)
尽管石家庄二中方面把事件起因指向了邯郸培训机构,强调二中事先不知情。并表示,所谓的“考试”原本不存在,所有录取的学生都是根据学生的中考成绩来录取。但是邯郸培训机构“世一教育”负责人李科告诉记者,石家庄二中招生人员已在“世一教育”的两个校区做过宣讲,学校上一届、上上届都有学生被提前录取。这又该作何解释?如果没有校方首肯与此前成功操作的经历,培训机构真会“绑架”、胁迫学校?校方的回应显然经不起推敲。
河北省教育厅曾明确提出,“严禁提前组织考试招录学生”。高中学校恶意抢夺生源,违背了基本的竞争伦理,破坏了正常的教育秩序,争夺生源的结果更是造成了教育领域的马太效应,显然不正常。但是,在现实教育生态中,不仅石家庄到邯郸抢生源,生源大战并非一地独有的现象。曾有报道说,武汉示范高中花6万元抢尖子生。湖北十堰一中老师编造对方学校有人跳楼的谣言争抢生源。河北临城县规定,尖子生就读临城高中可减免学费,还可享受补助;若考入清华、北大,奖励十万元。在郑州,为了争夺优质生源,上演“见招拆招”、“严防死守”、“跟踪盯梢”、贿赂初中班主任与优质生源这些电影里才能见到的镜头。如果不是校方和培训机构宣传过度,趋之若鹜的家长和学生太多,优质学位僧多粥少,上演千人抢考场、抢试卷的闹剧。又有多少人批评学校恶意抢生源呢?
近年来,不仅高中学校抢生源,抢生源还有由高中向初中延伸的趋势。有的学校不仅不择手段抢生源,还绞尽脑汁抢师资。虽说高中学校为提高升学率争夺生源的动机可以理解。但是这种“自杀式”的恶性教育竞争,最终受到损害的还是教育质量和教育公平。优质生源和师资向名校集中,名校金字招牌闪闪发光,升学率节节攀升,择校费越收越多,利益蛋糕越做越大。但是这样的“教育成果”是以拖垮薄弱学校、加剧教育不公为代价的,这对薄弱学校和大多数孩子来说是雪上加霜。
从中央到地方都三令五申推进素质教育,希望走出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应试教育怪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描绘了推进教育公平的宏伟蓝图,但是生源大战的残酷现实把孩子们的公平教育梦想击打得粉碎。为何素质教育搞得轰轰烈烈,应试教育干得扎扎实实,生源大战愈演愈烈呢?
当然,在现行教育体制下,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人才选拔机制存在弊端,一定程度上为应试教育与生源争夺战提供了生存空间。但是,生源大战并非无药可救。学校热衷打生源大战,说到底,就是为了提高升学率,扩大办学影响,增加学校吸引力,从而谋取经济利益。生源大战白热化的根源一方面在于教育评价手段单一、机制死板,给学校造成了潜在的升学压力;另一方面,部分学校的利益观、价值观失范,教育部门监管不严或者政策底气不足。
在现行教育体制下,我们寄希望于学校自觉坚持教育品格,停止生源大战,主动放弃利益蛋糕并不现实。地方政府与教育部门要从保证更多人公平教育权利的大局出发,打好遏制生源大战的组合拳,改革教育评价手段、淡化升学率宣传,建立科学、合理的高中教育评估体系;合理配置教育教学资源,缩小地区差距、校际差距,营造公平的教育氛围,化解择校难题。唯有如此,教育发展才有望走出生源大战怪圈,实现素质教育、公平教育愿景。
如果地方政府不从教育公平的大局出发,拿出诚意均衡配置教育资源,而是热衷名校建设、忽视薄弱学校发展,五花八门的生源大战还会愈演愈烈,教育公平将愈行愈远。(叶祝颐)
编辑:刘文俊
关键词:千人抢试卷择校 均衡配置教育资源


京昆高速客车撞向隧道口 致36人死亡
葡萄牙中部遭遇严重森林火灾 火势肆虐
飞行员高空拍摄雷暴 震撼景象如大片
马耳他举行持续焰火表演 庆祝传统节日
世界首批对器官移植无“毒”活猪诞生
联合国呼吁世界保护土著民权益
可可西里藏羚羊开始大规模回迁
济南举办“世界人像摄影大师卡什原作展”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