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城市不妨给河流松松绑
在城市建设与发展中,对待自然的水系统、自然的河道、自然的湿地系统,要尽量做最小的干预
每当夏季到来,雨水增多,不少城市就会产生“看海”之忧,需要抗击水灾。做好防涝工作之余,我们需要从深层次思考城市建设中的问题,从根本上化敌为友。
回顾过去城市建设中对待水的态度,可以感受到我们的城市对水太粗暴了:人们很多时候都在糟蹋水,以至于不少水系被破坏、河流被裁弯取直;众多生活垃圾的排放对城市水体造成严重污染,每每要花费巨资整治。
在城市建设中,我们逐渐捆住了河流自然奔放的脚步,而代之以石砌驳岸、花岗石铺地、毛石压脚护坡等一系列“先进手段”,最终在城市与滨水的地带形成一道“铜墙铁壁”。
填埋河、湖来造地、修路和盖房,城市河道、江岸变成单纯的防洪工程,河道、湖泊的硬化护坡和砌底,弱化了城市和城郊湿地的功能,过分注重调水而忽视节水和污水处理再生利用……这些错误的做法最终导致了城市特色的丧失和城市水环境、水生态功能退化。
水不是敌人,水是朋友。北京大学教授俞孔坚就曾呼吁,在城市建设与发展中,对待自然的水系统、自然的河道、自然的湿地系统,要尽量做最小的干预,让其回归自然状态,还江河自然之美。如果我们裹住了大自然的那双脚,剥夺了自然水系的调水功能,搞得大江大河失去调节雨涝的能力,不能调节雨洪,那水患就会越来越严重,水环境就会越来越差。
因此,城市建设时一定要尊重自然,尊重水的伦理,尊重公众的需求,使得公众能够享受“水”带给他们的轻松和湿润。这样的案例已经有了:浙江黄岩永宁公园建立了一种生态设计与防洪及城市发展相适应的模式,使人得以“与洪水为友”;上海世博会后滩公园通过景观设计的综合手段,完成了将黄浦江中被污染的劣五类水,变为可供使用的三类净水等等。
这样的案例应该再多一些,让公众明白,人与水本该是天然的亲近与和谐,我们应该与水为友,理解水,真正实现与水相亲,甚至一定程度上不妨对河流的“自主性”多尊重一些,城市建设不是非把河流捆得半死不活才好。
编辑:刘文俊
关键词:城市 河流 水系统


美国旧金山圣诞老人大聚会
上海洋山深水港四期自动化码头开港试生产
不走陆路改空降 “圣诞老人”搭热气球出发
第三届海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在福建泉州开幕
“国际废除核武器运动”领取2017年诺贝尔和平奖
伊拉克民众集会庆祝击败“伊斯兰国”
探访中国造世界首座半潜式智能海上渔场
华盛顿点亮国会圣诞树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