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别把地名弄成了“江湖诨号”
光明网评论员:近年来,一些地方改名时有发生。今年5月30日,江西省庐山市正式挂牌成立,原庐山区更名为九江市濂溪区;今年初,贵州省遵义市遵义县也改为播州区。同时,水城县欲改为“夜郎市”、琅琊山“会峰阁”更名为“琅琊阁”……这些地方为什么要改名?为何要复名?相关社会学家表示,地方改名涉及复杂利益博弈,它不一定等于发展,政府决策应吸取专家和群众意见,减少改名导致的割裂传统等负面影响。
中国有句老话,“行不更名,坐不改姓。”大概的意思,是说名号如羽毛,不单单是个识别符号。一个地方的名字,跌宕千百年、迂回万千路,沉淀着历史的悲欢离合,凝练着岁月的阴晴圆缺,更是审慎而严谨的事。早在去年5月28日,民政部副部长宫蒲光就曾表示,要抓好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按照中央提出的“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要求,进一步做好“乡愁”这篇地名文化建设文章,深入开展“大洋古怪重”等地名乱象整治。
走火入魔的“改名潮”,当然亟待整治。但整治这回事,也最怕跑偏。比如,费心巴力改回来的名字,好不容易街道名、文件名等都配套了,忽然又要“复古”回去,听起来是纠偏,但这种大成本地来回折腾,除了财政受伤、行政凌乱、民众步子跟不上,又有多大的意义呢?29年前,人民日报高级编辑李辉写下《可惜从此无徽州》一文,反对将徽州改为黄山。今年4月,借全国开展第二次地名普查契机,李辉再次撰文《地名是我们回家的路》,引发黄山是否复名徽州的大讨论。先抛开黄山到底该不该复名徽州的是非不谈,如果非要更名,有必要弄清楚的是下面几个问题:第一,今日更名,是否对过去更名的否定?如果是否定,那么,决策成本谁来埋单?如果不是否定,其间的逻辑契机如何令公众信服?第二,徽州名字虽雅致,改成黄山时已经支付了不菲的社会成本,如果仅仅因为“古典美”而贸然回转身去,又如果这样的转型引得群起而仿效,谁该复古、谁又不能复?
眼下,鹿邑县欲改为“老子县”、水城县欲改为“夜郎市”,琅琊山“会峰阁”则在古装电视剧《琅琊榜》热播后悄然更名“琅琊阁”,一些地方更是为了“西门庆故里”之名争得面红耳赤……以前是贪大求洋、数典忘祖,恨不得把老祖宗的血脉都剔除得一干二净;现在是背靠历史好乘凉,借古人、名人、名山大川等改名复名,恨不得一名传千古——两相做派,不过是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又有什么本质区别呢?
退一万步说,好好的一个名字,哪怕改得忘了来时路,只要踏踏实实继续往前走,总还能有名扬四海的时候。道理也不复杂,芬芳四溢的老字号,也不过百年的历史。倒是这种急功急利、攀援富贵的心,一会儿赶时髦、一会儿走老路,永远不知道初心何在、永远不清楚彼岸在哪,这是何苦?改不改名,职能部门要说话,文化学者要表态,然而,最广大的市民的声音,恐怕最不该沉潜不语。
地名是现实的方向,亦是心灵的归所。“回顾来时路,何处寻乡愁?”千百年来,地名世代相传,是“家”的方向,是“族”的图腾。别把地名弄成了“江湖诨号”,以为靠着名头就能吓人、蒙人,不然,改来改去、复来复去,除了小心眼让人鄙夷,还能落下多少佳话?
编辑:刘文俊
关键词:改地名 地方改名 地名文化


康熙几何“课本”亮相内蒙古
24小时书店现身河北 市民乐享“文化”夜生活
沙特在首都上空拦截一枚导弹 网友拍下画面
海南海事局南海救助局开展首次海空联合巡航
柏林民众纪念圣诞市场恐袭一周年
安理会再次延长跨边界向叙利亚提供救援授权
美国旧金山圣诞老人大聚会
上海洋山深水港四期自动化码头开港试生产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