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全国政协十二届十七次常委会议 全国政协十二届十七次常委会议
中共河南省委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实施意见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中发〔2015〕27号,以下简称《意见》),繁荣发展我省文艺事业,结合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 总体要求
1. 充分认识文艺工作的重要意义。文艺是民族精神的火炬,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文艺事业是党和人民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省大力推进文化强省建设,不断加大繁荣发展文艺的支持力度,创作出一批具有中原特色、中原风格、中原气派的优秀文艺作品,培养了一批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文艺名家,有力服务了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实现中原崛起、河南振兴、富民强省,离不开河南文艺的繁荣发展,离不开河南文艺工作者的辛勤耕耘。当前,我省正处于蓄势崛起、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正处于爬坡过坎、攻坚转型的紧要关口,更加迫切需要发挥文艺引领社会风尚、鼓舞人民前进、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作用。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文艺工作者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意见》精神,充分认识文艺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不断开创文艺工作的新局面。
2. 准确把握文艺工作的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全面贯彻“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中国精神为灵魂,以中国梦为时代主题,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根脉,以创新为动力,以创作生产优秀作品为中心环节,深入实践、深入生活、深入群众,大力实施中原人文精神文艺精品创作工程、文艺普及工程、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工程、文艺人才培养工程、特色文化基地建设工程,努力推出更多无愧于民族、无愧于时代的文艺精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为实现中原崛起、河南振兴、富民强省提供强大的价值引导力、文化凝聚力、精神推动力。
二、 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
3. 健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长效机制。深化拓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通过蹲点生活、挂职锻炼、采风创作等方式,引导广大文艺工作者自觉向人民学习、向实践学习,不断进行生活的积累和艺术的提炼,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健全保障机制,制定支持文艺工作者长期深入生活的管理办法和经济政策,为文艺工作者深入生活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和成果展示平台。完善激励机制,把深入生活纳入文艺单位目标管理和领导班子业绩考核,作为文艺工作者业务考核、职称评定、表彰奖励的重要依据。发挥知名作家艺术家的带头作用,使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在文艺界蔚然成风。
4. 繁荣发展群众文艺。制定全省繁荣群众文艺发展规划,健全群众文艺工作网络,发挥好各级文联、文化馆(站)和各类基层文艺组织的引领作用,壮大民间文艺力量。完善群众文艺扶持机制,扶持引导业余文艺社团、民营剧团、演出队、老年大学以及青少年文艺群体、网络文艺社群、社区和企业文艺骨干、乡土文化能人等广泛开展创作活动,展示群众文艺创作优秀成果。广泛开展“教你一招”群众文艺活动,加强基层文艺骨干培训,引导群众在参与文艺活动中自我表现、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培养群众文艺爱好。提高社区、村镇、企业、校园、军营、网络阵地等文化建设水平,培育积极健康、多姿多彩的文化形态。鼓励和支持群众文艺与旅游、体育等相关产业融合发展。
5. 建立经得起人民检验的评价标准。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来评价文艺作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社会价值和市场价值相统一。建立健全反映文艺作品质量的综合评价体系,加大社会效益评估考核权重,把政治导向、价值取向、艺术水准、审美情趣、群众口碑等作为评价的主要标准。研究制定不同艺术门类细化、量化的评价指标,真正使社会效益可衡量、可核查,切实解决唯票房、唯收视收听率、唯点击率、唯发行量的问题。建立省文艺专家库,加强对文艺作品的立项、备案、采购、评审、传播等方面的指导把关。加强对文艺低俗、媚俗、庸俗之风的综合治理,严把准入关、传播关和问责关,对不良文艺作品把关不严、抵制不力或传播不良文艺作品、产生恶劣影响的,追究相关单位责任人和有关领导的责任。
编辑:薛鑫
关键词:中共河南省委 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 文艺工作座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