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全国政协十二届十七次常委会议 全国政协十二届十七次常委会议
中共河南省委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实施意见
三、 坚持把中国精神作为社会主义文艺的灵魂
6. 聚焦中国梦的时代主题。组织开展中国梦主题文艺创作活动,讲好河南故事,引导广大文艺工作者深刻反映我省全面实施粮食生产核心区、中原经济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三大国家战略规划,推进“四个河南”建设,推进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及南水北调、米字形高速铁路等重大工程建设的伟大实践。不断丰富和拓展中国梦的表现内容,鼓励文艺工作者书写和记录中原大地涌现出来的改革先锋、科技奇才、商业强人、劳动模范、大工匠及各行业追梦圆梦的普通劳动者。
7. 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艺创作生产,实现核心价值观的全方位贯穿、深层次融入。支持广大文艺工作者从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愚公移山精神中汲取营养,从感动中国人物、道德模范等先进人物中挖掘题材,通过精彩的故事、鲜活的语言、丰满的形象,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方位地体现在文艺作品中,引导人们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组织开展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系列文艺活动,征集、评选、出版、展演、展播、展映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秀文艺作品。
8. 唱响爱国主义主旋律。组织和支持爱国主义题材文艺创作,大力讴歌民族英雄,弘扬集体主义精神,不断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旗帜鲜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抵制否定中华文明、破坏民族团结、歪曲党史国史、诋毁国家形象、丑化人民群众的言论和行为,反对以洋为尊、唯洋是从,引导人们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拓展爱国主义题材的表现空间,不断丰富形式、创新手法,增强艺术魅力。充分运用重要纪念日、民族传统节日等时间节点,组织全省主要文艺单位、影视播出平台和网络媒体举办优秀爱国主义作品集中展演展示展映活动,开展各类群众性文艺活动。
四、 大力实施中原人文精神“五大工程”
9. 实施中原文艺精品创作工程。按照组织实施一批、加工提高一批、论证储备一批的思路,把创作优秀作品作为中心环节,坚持规划、项目、选题、作品一条龙推动、链条化打造,不断推出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文艺精品。科学编制现实题材、爱国主义题材、重大革命和历史题材、青少年题材等专项创作规划,重点支持文学、戏剧、影视剧、音乐、书法、美术等创作。加强对重点作品和项目的剧本创作、内容制作、节目创排等的集中研讨和策划论证,为创作精品提供有力保障。加大对文学、剧本、作曲等原创性、基础性环节的扶持力度,实施影视剧、戏曲等剧本孵化计划,推出一批有思想内涵、有艺术品质、有独特风格的原创影视剧和戏曲剧本。实施网络文艺精品创作和传播计划,推动网络文学、网络音乐、网络剧、微电影、网络演出、网络动漫等新兴文艺类型繁荣有序发展,把网络文艺纳入创作生产和引导管理范畴。发挥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等的示范导向作用,加大评奖成果的宣传展示。省财政统筹安排文艺创作专项资金,市县财政要加大对文艺创作资金投入。实施中原作家群文库等河南文艺原创精品出版项目。
10. 实施中原文艺普及工程。坚持重心下移,把各种文艺惠民措施纳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规划,推行菜单式服务、招标制运作、动态化管理,提升质量和水平。持续抓好“中原文化大舞台”活动,充实调整演出剧目,改造提升演出场地,真正让优秀剧目演起来、文化场地用起来、文艺工作者动起来、老百姓乐起来、核心价值观活起来。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原则,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采取承办协办、冠名合作、投资捐助等方式参与“中原文化大舞台”活动。广泛开展“文明河南·欢乐中原”、先进文化进企业、舞台艺术送农民、高雅艺术进校园、文化艺术志愿服务、农村电影放映、全民阅读等活动。建立“结对子、种文化”工作机制,组织专业文艺工作者到基层教、学、帮、带。实施农村中小学艺术教育计划,打造新农村少儿美育工程教学基地,鼓励艺术院校毕业生到农村中小学任教支教。积极参与感知中国、欢乐春节和国际书展、国际艺术节、国际影视节等国家对外文化交流合作,办好海峡两岸河洛文化暨豫剧发展论坛,继续实施两岸互派戏剧艺术人才培训计划,大力推动具有河南特色的文艺作品走出去。
11. 实施中原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工程。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推动传统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创作更多具有中原文化特质的文艺作品。深入挖掘黄帝文化、姓氏文化、汉字文化、河洛文化、功夫文化、廉政文化等资源优势,打造中原根亲文化品牌。加强中原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抓好古籍整理和经典出版、中原文献和文化资源数据库建设、中原民俗文化的整理出版及数字图书馆建设、中原文化基因校园传承等重点项目。加强对传统戏曲、音乐舞蹈、书法绘画、曲艺杂技和历史文化纪录片等的扶持。建立优秀戏曲剧本共享资源库,缓解因剧本缺乏制约各文艺院团艺术创作生产的瓶颈问题。发展民间艺术,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建立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展示馆。推进文艺晚霞工程,对老一辈作家艺术家艺术成就进行抢救性挖掘保护和宣传推介。实施河南戏曲振兴计划,推进基层国有文艺院团排练演出场所建设,挖掘整理优秀传统剧目,推进数字化保存和传播。大力推动戏曲进校园,支持戏曲艺术表演团体到各级各类学校演出,精心遴选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唱响爱国主义主旋律、传承发展中原优秀传统文化、体现中原人文精神的优秀戏曲剧目,争取每年让学生免费欣赏到1场优秀的戏曲演出。加强各级各类学校艺术教育,推动学校与社会艺术教育资源和设施共建共享,提高青少年的艺术素养。
12. 实施中原文艺人才培养工程。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文艺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的文艺理论和方针政策,轮训全省各文艺家协会会员,引导文艺工作者成为党的文艺方针政策的拥护者、践行者和时代风气的先行者、先倡者。加强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教育,引导文艺工作者自觉遵守职业道德公约。深入实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工程,做好国家“千人计划”“万人计划”、省“百人计划”文化艺术人才项目推荐选拔,加大文艺名家资助扶持、宣传推介力度,建设一批名家工作室。落实重大文化项目首席专家制度,培养一批人民喜爱、有影响的中原文艺名家大师。加强和改进专业艺术教育工作,优化专业结构,培养优秀青年文艺人才。健全导师制,加强戏剧人才培养。落实《中共中央印发〈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的通知》(中发〔2016〕9号)精神,按照体现分类施策的基本原则,完善青年文艺人才和特殊专业艺术人才管理机制,在人才引进、使用、职称评聘、职务晋升等方面,打破学历、资历、身份等限制,解决基层青年文艺人才断档问题。实施扶持百名著名中青年作家艺术家、培训千名基层文艺骨干、招募万名基层文艺志愿者(简称“百千万”)文艺人才计划,落实基层文化队伍培训计划。做好新的文艺组织和文艺群体工作,延伸联系手臂,加强管理服务。
13. 实施中原特色文化基地建设工程。选取在书法、绘画、曲艺、杂技、魔术、民间文艺等方面有基础、有特色、有潜力、有影响的乡(镇)、村(社区),建立中原特色文化基地,建设民间文化之乡、书法之乡、曲艺之乡、杂技之乡、农民摄影基地等,通过建点、连线、成片,形成特色文化走廊和特色文化集聚区。加强规划引导,把特色文化基地建设纳入全省文化改革发展规划,为发展壮大特色文化提供有力保障。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组织专家定向帮扶,推动特色文化基地做大做强工艺美术、演艺娱乐、文化旅游、民俗节庆等特色文化产业。发挥有代表性的民间手工艺人、工艺美术大师和文化名家的作用,鼓励实施文化“一地一品”战略,形成一批有较强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的文化品牌。把特色文化基地建设与美丽乡村、文明村镇、文明社区、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特色文化村建设结合起来,与产业集聚区、商务中心区、特色商业区(街)建设结合起来,加强统筹协调,形成共建合力。
编辑:薛鑫
关键词:中共河南省委 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 文艺工作座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