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你言我语 你言我语
肥肠干饭:从江边船工伙食到城市早餐“名吃”
城事早餐地理
“阿公阿婆起得早,做好烧饼和油条,路过朋友瞧一瞧,不管男女和老少。”这当然是说的早餐。
人道是:早餐要吃好。那么,什么样的早餐才让你吃好呢?巴蜀大地广袤无边,物产丰富,四川又是个移民大省,历史上来自不同地域的移民,也带来了不同于其他地方的特色餐饮,而早餐,更是浓缩了一个地方特色餐饮的精髓。
从本期城市笔记起,我们将聚焦“四川城市早餐地理”,将多个地方最著名、最独有的丰美早餐一一展示出来,让大家且嚼且分享。
在南部县城,“肥肠干饭”遍布大街小巷,而乐群路更是“肥肠干饭”的荟萃之地:谢三娃南部肥肠、沈肥肠、眼镜肥肠等牌匾鳞次栉比,乐群路俨然成为“肥肠干饭一条街”。凡到南部出差的、旅游的,差不多都会到这条街来,叫上一套肥肠干饭(即一碗肥肠+一碗米饭),尽享人间美味。南部本地人和回南部探亲的游子,更喜欢到乐群路咀嚼肥肠干饭,回味儿时光阴。
可能你未曾料到:南部肥肠干饭最初是嘉陵江畔小商贩为船工定制的“花钱少、油水多,吃了经得饿、干得动粗活”的食品,经过百年演变、改良,成为县城居民喜欢的大众早餐。
来自草根
江边村民炖“旺子”
南部县乐群路上的“谢三娃南部肥肠”老板谢瑞礼,对南部肥肠干饭的前世今生了解得很透彻。他说,肥肠干饭是清代末年南部嘉陵江畔的小商贩为码头搬运工、纤夫量身定制的,“我的先辈谢继光,是创制肥肠干饭的主要代表。”
十九世纪90年代,谢继光家住南部县火峰乡满福坝,满福坝对面就是嘉陵江码头。当时水运发达,码头的货船进进出出,江边活跃着许多码头搬运工、纤夫。码头搬运工扛着、抬着一袋袋货物或上船或下船。纤夫拉着逆水而行的货船,喊着号子艰难前行。这些人家庭贫困,靠下苦力养家糊口。这决定他们对饮食的要求:钱要少花,油水要多吃,并且早餐吃干饭才经得饿、干得动粗活。
谢继光瞧准了商机。猪大肠、猪心肺价格低,猪大肠油脂又多,谢继光买来猪大肠、猪心肺,清洗干净后放入锅中,并加入猪血旺、豆腐、时令蔬菜以及干辣椒、花椒等炖制成一大锅。同时也单独煮了一锅干饭。谢继光称炖制的大锅猪大肠、猪心肺、猪血旺、豆腐等混合物为“旺子”。早、中、晚,谢继光等人驾船过江到码头叫卖。一碗“旺子”配一碗干饭,码头工人、纤夫花几个铜板就能吃一顿。这便是原始的“肥肠干饭”。
价格实惠、味道鲜美,油水又多,谢继光的“旺子”很快成为纤夫和搬运工最爱吃的食物之一。其他村民和城里的小商贩见状,也经营起“旺子”来。
编辑:梁霄
关键词:肥肠干饭 城市 早餐 江边 船工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