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乐观社会 乐观社会

陈忠祥:“我的舞台始终在一线”

2017年07月06日 18:22 | 作者:韦德占 | 来源:中国青年网
分享到: 

陈忠祥爱桥、痴桥,栉风沐雨,无怨无悔:“心存感激是我最应该做的,那一座座延伸的桥,是我一生的追求。”

在陈忠祥的朴素世界观里,利用自己的知识和技能“教人以渔,惠人终生”,是回馈社会、感谢生活的最直接方式。

工务作业“苦、脏、累”,陈忠祥独辟蹊径,以作业现场为课堂,以单项作业为内容,用多方位的引导方法来调动职工的学习积极性。他把日常所学“点”的知识归纳成了“块”。怕职工听不懂,他就和班组的老师傅进行交流,和他们一起探讨授课与学习的方式、方法,对重点反复讲,对难点仔细讲,尽可能做到通俗易懂,深受职工的欢迎。

陈忠祥管理过的陇西桥隧机械化工队是工务段有名的“学习型班组”。一个不到30人的班组竟有高级技师1名、技师2名,报名参加职业技能鉴定的26名桥隧工都是一次性通过考试。

30余年来,他精心编写的《桥隧工习题集》《桥隧工岗位必备操作技能》等培训教材总计达60余万字,撰写的关于高技能人才的论文获得中国铁道学会论文二等奖。丰富的现场经验和勤奋严谨的授课态度,使他在兰州局工务培训基地广受欢迎,赢得了“兰州局桥隧第一讲”的美誉。

陈忠祥还凭借娴熟的机械技术,制作出了桥枕钻孔机,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使桥枕加工优良率从80%一下子提高到了98%,降低能耗约33%。如今,这套“陈氏桥枕钻孔机”成了全局兄弟单位借来借去的“宝贝”。历经磨砺的陈忠祥,在事业天空中升起了美丽的七色彩虹,“全国技术能手”、“陇原技能大奖”等十余项荣誉集于一身。

2013年11月14日,以“陈忠祥”名字命名的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落户”定西工务段,这是甘肃省唯一一家以铁路职工个人名字命名的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这个工作室,现有10名高级技师任教,拥有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室、微机室、模型室、实验室,以及8000平方米的技能实训场地。

“我的舞台始终在一线。现在,随着铁路重载、高速的发展,对既有桥隧的养护提出了更高要求,迫切需要一批掌握现代桥隧养护技术的人员,为铁路安全运营保驾护航,国家级铁路桥隧工技能大师室为我们搭建了这样一个平台。”陈忠祥自豪地告诉记者,今后,他们将会更好更全面地为企业、为社会做贡献。

编辑:梁霄

关键词:陈忠祥 舞台 一线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