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乐观社会 乐观社会
身边的大国工匠乔素凯:与“核”共舞
“不允许毫厘之差”
1992年从山西临汾电校毕业后,乔素凯来到我国大陆第一座百万千瓦级核电站——大亚湾核电站。目前,他是中广核核电运营有限公司大修中心核燃料服务分部高级主任工程师、大修换料顾问,从事核电站新燃料接收、大修堆芯换料、燃料组件检测与修复等所有与核燃料相关的工作。
核燃料具有放射性,与核燃料相关的工作都有一定的危险性,且工作技术要求高、难度大。乔素凯一直要求自己和团队成员,“不允许毫厘之差”。
“修复是最难的,也是风险最大的。”目前,全国一半以上核电机组的核燃料都由乔素凯带领的团队操作,他的团队是国内唯一能对破损核燃料进行水下修复的团队。若无法修复破损核燃料棒,则只能将一整套价值1000多万元、可使用5年的核燃料组件更换掉。
核燃料组件修复完全在水下操作,修复一组燃料组件破损棒,有400多道工序,其中有不可逆转的200多道工序是关键操作。乔素凯要用一根4米的长杆,伸到水下3米进行操作,把组件上管座的24颗螺丝一颗颗拧开,拔出有缺陷的核燃料棒,换上替换棒后,再将螺丝拧回去。
即使在水下操作,面对燃料棒包壳管0.53毫米的壁厚,他也可以通过手感和经验,保证燃料抽出的过程完好无损。“拧螺丝要精确到1毫米,完全靠手感、经验。”说话间,乔素凯拿起一颗螺丝,共有16圈,而螺距不到1毫米。“拧螺丝时要保证螺纹不滑丝,一旦滑丝了,整个组件就报废了。”乔素凯告诉《工人日报》记者,把24颗螺丝拧开要两个多小时,拧紧锁死要4个小时,其间不能休息。
编辑:梁霄
关键词:大国工匠 乔素凯 共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