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乐观社会 乐观社会

身边的大国工匠乔素凯:与“核”共舞

2017年07月12日 15:55 | 作者:刘友婷 | 来源:中工网
分享到: 

甩掉“洋拐棍”

我国商用核电站建设起步晚,大亚湾核电站建设初期技术、设备全靠国外引进,运营也离不开外方技术人员。

“技术掌握在老外手里,我们就难以讨价还价,他们说怎么干,就怎么干。”为改变这种受制于人的被动局面,乔素凯和团队迎难而上,不断进行技术攻关,积极消化吸收关键技术,仅用3年时间就完全实现了换料设备的自主化维修,一举甩掉了“洋拐棍”,节省了每年数千万元的外方人员技术支持费用,同时培养了一批自己的维修技术专家。

2012年以前,我国核电站使用的水下耐高辐照光导管摄像机需要从国外购买,一套60多万元。“那时候,水下摄像机坏了还得请老外过来维修,他们从上飞机开始按小时收费。”乔素凯告诉记者。为实现技术与产品国产化,乔素凯与相关机构花了7年时间,成功研发了自己的摄像机。

多年来,乔素凯一直致力于PMC的维修及换料操作、破损燃料组件修复及后运、堆芯换料装载技术优化、堆芯装载异常困难处理、换料专用设备国产化研发等领域工作,目前,这些技术均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其主持并参与的项目,有19项获得国家专利。

他常对同事和家人自豪地说:“我们中国人的核电出口了,从一无所有到现在去帮外国建设运营核电站,我特别骄傲。”(记者 刘友婷

编辑:梁霄

关键词:大国工匠 乔素凯 共舞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