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钜惠民生 钜惠民生

首例刷单入刑案宣判 中国对网络虚假交易“亮剑”

2017年07月19日 09:48 | 作者:彭训文 |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分享到: 

刷单刷出了产业链

2013年2月,江苏人李某创建“零距网商联盟”网站,并利用语音聊天工具建立刷单炒信平台,吸纳会员参与刷单炒信。据介绍,这些会员为淘宝卖家注册账户,他们通过平台发布或接受任务,相互刷单炒信。案发时,平台有会员近1500名。

据了解,李某刷单平台的流程为:刷单平台悬赏任务点(报酬金额),刷手通过聊天工具联系“卖家”接受任务;刷手到“卖家”店铺虚假下单并支付款项,“卖家”发“空包”;刷手虚假收货并给予好评、收取90%任务点,剩余10%被平台抽取;“卖家”将刷手支付的款项返还给刷手,刷单完成。法院审理查明,仅一年多,被告人李某共收取平台管理维护费、体验费及任务点销售收入逾30万元,另收取保证金共计50余万元。李某因此被判有期徒刑5年9个月。

“过去打击刷单行为主要依靠工商部门作出的行政处罚,但罚款上限仅有20万元。该案判决将刷单行为‘入刑’,将极大地增强对刷单炒信等违法行为的震慑,进一步净化网络交易环境。”北京盈科(成都)律师事务所律师罗浩说。

随着中国网购行业快速发展,这样的案例逐渐增多。近日,黑龙江省牡丹江警方打掉了3个网络诈骗团伙,抓获犯罪嫌疑人62名,破获网络诈骗案件2000余起,涉案金额247万元,受害人遍布全国23个省。这些犯罪分子同样从事网上假交易刷信誉,而且分工明确,骨干负责管理和培训员工,话务组负责检索新店铺并向店主推广刷单业务,主犯负责收钱。

《2016年阿里巴巴平台治理年报》显示,去年阿里巴巴集团识别的信用炒作相关网站达179个,发现社交软件专门从事信用炒作的群组5060个。阿里巴巴集团安全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从运作模式看,当前炒信团伙已经通过细致分工,形成了完备的灰色产业链,每个环节专业性很强,均由职业人员进行,进而形成较强的规模效应,对电子商务危害很大。

编辑:梁霄

01 02 03

关键词:刷单 网络 虚假 交易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