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乐观社会 乐观社会
蒙华铁路探访能源通道建设:沙漠造路者 煤炭搬运工
“天然”的奖章
入夏以来,沙尘渐渐退去,连续几日的降雨让毛乌素沙漠渐渐有了绿色,沙丘上重新有了沙燕的身影。此时,正是中铁四局蒙华铁路MHTJ-3标段的施工“黄金期”。
“两个月前风沙还很大,基本上每天下午都会来一场,在工地上站上10分钟,衣服裤子口袋里就能灌满沙子。”一工区的安全质量负责人屈圆不愿错过眼前的好天气,正抓紧对工程质量进行检查。
由于是蒙华铁路架梁和铺轨的始发段,这里的各项建设一直紧锣密鼓地进行,目前土建工程已完成80%。“土建基本进入收尾阶段,很多问题不蹲下看一看是发现不了的。”每天,屈圆都要在他负责的已基本成型的10多公里路段上来回巡查两遍。
与屈圆不同,何海兵的主要工作是“坐着”。 何海兵是蒙华铁路蒙陕段节点性工程——跨惠桥水库特大桥“第一墩”的塔吊司机。这根桥墩矗立于惠桥水库当中,桩基深超过60米,高度超过70米。
何海兵每天需要在塔吊上工作10个小时以上,每一次作业,都需要注意力高度集中。手握操纵杆、俯身向前是何海兵主要的工作姿态。长期保持“上帝视角”,让这个才24岁的小伙子患上了腰疼的“职业病”。
但何海兵认为这不算什么,“在塔吊上,能看到不一样的风景,而且看着大桥一天天变长,也很有成就感。”
西北地区干旱少雨,地处高原的紫外线尤其强烈。皮肤黝黑,成为3标段的建设工地上每一位建设者的共同特征。“脖子、手臂、脚腕,甚至是脸上眼镜架遮住的地方,每一个部位都是‘泾渭分明’。”一工区负责人王辉辉习惯把晒痕看作荣誉,“回家我就跟儿子说,这是爸爸修铁路得的奖章。”
编辑:梁霄
关键词:蒙华 铁路 能源 通道 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