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2019精准扶贫在行动>精准要闻 精准要闻
凉山州脱贫攻坚取得5大亮点成绩
央视网消息:6月26日上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围绕“聚焦深度 攻坚克难”介绍有关情况。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副州长向贵瑜在介绍凉山州情况是表示,凉山州是全国“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之一,有深度贫困县11个,建档立卡贫困人口97万,2013年底贫困发生率是19.8%。精准扶贫以来,凉山州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到2018年年底,全州累计减贫65.9万人,贫困发生率降至了7.1%。
向贵瑜指出,通过以发展引导形成内生动力,以内生动力进一步带动深度发展,脱贫攻坚取得了五大亮点成绩。
亮点一,人与路。就是要想富、先修路。过去凉山的观念比较落后,一些群众认为路只要能凑合走就可以了。精准脱贫以来,凉山州发生的第一个显著变化就是人与路,现在随着一条条山路的打通,乡村旅游、特色农产品贸易方兴未艾,突然发现原来路就是发展,有路就有钱,这个观念的变化很不简单。所以彝族群众从过去“要我修路”,转变为了“我要修路”。
亮点二,人与房。人们常说安居乐业,千百年来,在凉山彝区,被重重大山围困的人们和牛马混居在一起,他们住在低矮、破旧、阴暗的土坯房里。精准扶贫以来,老百姓突然发现原来住不仅仅是生存,还意味着生活,意味着窗明几净、美好舒心,彝区群众迸发出前所未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脱贫攻坚以来,陆续投入了271亿,建起10.82万套新房,48.54万贫困人口在这些新房中开始了新生活。易地搬迁、彝家新寨,这些温暖的名词使整个彝区住房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亮点三,人与文。脱贫攻坚以来,凉山州委、州政府投入122亿元,建成了各级各类学校1572所,小学教学点1011个;投入22.58亿元,建成3117个“一村一幼”的幼教点,让朗朗的书声成了凉山最动听的乐章。并且凉山州还实施双语教学,确保适龄儿童在学前就学会普通话,为孩子未来打下坚实的语言基础。同时,大力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彝区强力推进移风易俗,引导群众融入现代文明。近年来,彝族群众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是教育的力量、文明的生发,人融入了文明,文明改变了人。
亮点四,人与能。打铁还需自身硬,脱贫尤需内生动力。为此,凉山州把提升农民文化和技能摆在突出位置,并为此投入约3.8亿元,实施建档立卡贫困户新型农民素质提升工程,对全州12.73万户中有劳动能力的成年人实行全员轮训。治标当治本,产业发展才是脱贫攻坚的根本之策。因此,凉山州投入38.1亿元,建设一批现代农业产业园。
亮点五,干与群。致富不致富,关键看干部。干部要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落实到扶贫工作上,就是要能为“两不愁三保障”跑断腿,就是能为移风易俗磨破嘴。凉山州的干部正是秉着这样的认识,获得了群众的极大信任。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安排部署后,四川省委选派5700多名精兵强将奔赴主战场,与凉山州一万多名扶贫干部会师凉山。大凉山,穷地方,苦地方,干事业的好地方。这两万多名战士组成的精锐部队在这里淬火历练,他们不仅是脱贫攻坚的生力军、敢死队,更是未来乡村振兴优秀可靠的中坚力量。
编辑:周佳佳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