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9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期间,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委员莫华生做客人民政协报·人民政协网《委员会客厅》。[详细]
1月18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期间,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委员杨志光做客人民政协报·人民政协网《委员会客厅》。 [详细]
1月18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期间,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委员吴建生做客人民政协报·人民政协网《委员会客厅》。[详细]
1月19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期间,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委员韦英才做客人民政协报·人民政协网《委员会客厅》。[详细]
1月18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期间,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委员王予嘉做客人民政协报·人民政协网《委员会客厅》。[详细]
1月19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期间,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委员刘永贤做客人民政协报·人民政协网《委员会客厅》。[详细]
1月19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期间,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委员刘世伟做客人民政协报·人民政协网《委员会客厅》。[详细]
1月19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期间,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常委黄忠官做客人民政协报·人民政协网《委员会客厅》。 [详细]
建设面向东盟的国际邮政快递枢纽,打造“通道+枢纽+网络”现代物流体系。借平陆运河建设契机,在全国率先打造绿色江铁海航运示范区。
详情>>完善创新保障制度,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实施“嵌入式”融合、“强链式”融合、“延伸式”融合。
详情>>1月15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期间,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委员、自治区政府驻京办党组书记、主任黄琛围绕“用好‘驻京’杠杆 服务广西高质量发展”等话题,接受人民政协网记者专访。
详情>>1月13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期间,自治区政协委员、广西北部湾银行行长杨育智围绕“引金入桂”等话题,接受人民政协网记者专访。
1月14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期间,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委员、光隆科技集团董事长彭晖围绕“广西新兴产业发展”等话题,接受人民政协网记者专访。
1月13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期间,自治区政协委员、广西天龙泉酒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银书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话题,接受人民政协网记者专访。
“成功的商业文旅,一半是文化,一半是商业。”1月13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委员、香港广西社团总会副会长王祖蓝在自治区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期间接受采访时向记者表示,“如何把桂港文旅与商业相关产业间搭建一个桥梁,更好地促进多方产业发展,是我履职的一个重要方向。”
“三年中,在各个单位的支持下,广西‘壮族三月三’和《新民歌大会》‘走进香港’活动已经成为广西在香港的特色品牌,得到了很好的宣传成果。”1月13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委员、香港广西总商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胡玉贞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期间接受采访时向记者说道。广西与香港地缘相近、人文相亲、习俗相同,互为重要旅游目的地和旅游客源市场。“这些活动的举办,让…
1月14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期间,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委员、香港各界文化促进会执行主席孙燕华围绕“桂港文化艺术交流”等话题,接受人民政协网记者专访。
1月14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期间,自治区政协常委、广西万升石业有限公司董事长王万传围绕“助力广西实体经济发展”等话题,接受人民政协网记者专访。
1月14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期间,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委员、中华海外联谊会理事王乐茵围绕“提高广西职业教育对外合作水平”等话题,接受人民政协网记者专访。
1月14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期间,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委员、香港广西社团总会常务副会长陈文钜围绕“打响广西文旅品牌”等话题,接受人民政协网记者专访。
1月14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期间,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委员、贺州市工商联主席赖芳围绕“为民营企业纾困解难”等话题,接受人民政协网记者专访。
1月24日至25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分别于上午举行两场“委员议事”活动,12位政协委员围绕热点话题接受记者提问,畅谈履职感受。
1月23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书记刘宁参加自治区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九三学社、科协、科技界一组、教育界一组联组讨论,与政协委员们进行深入交流,听取大家的意见建议。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主席孙大伟参加讨论。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塑料生产国与消费国。据统计,我国每年生产塑料原材料超过一亿吨,其中我区2020年12月塑料制品产量为15.23万吨,同比增长101.72%。
在加速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房地产开发已成为城市建设发展的重要支撑。但是,因市场环境变化、项目方资金链断裂或者涉及违法违规等原因,房地产开发项目陷入停顿的现象屡有发生,“烂尾楼”成为了城市发展和社会治理的一大“痛点”。
自治区党委、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教育工作,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十三五”以来,我区高等教育发展迅速,为我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自治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期间对“小米粉、大产业”作出的重要指示,出台了《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加快推进柳州螺蛳粉及广西优势特色米粉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加快推进广西米粉业高质量发展。以螺蛳粉为例,近年来“柳州螺蛳粉”开始风靡全球,产业产值逐年增长。
县域经济是连接城市经济系统和农村经济系统的枢纽,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是未来一个时期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加速走向共同富裕的重大举措。
近年来,我区科研人才队伍不断壮大、质量不断提升,科技创新引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能力和作用日渐凸显。
自治区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坚持将北部湾经济区作为优先方向”“深入推进北钦防一体化,建设北海向海经济发展示范城市、钦州西部陆海新通道战略枢纽、防城港现代化临港工业城市”,这是三市向海图强,协同发展,大力打造向海经济的强有力保障,北钦防未来可期,大有可为。
针对生活垃圾填埋场存在的风险隐患,应提升管理水平,形成以生活垃圾回收利用、资源化、减量化等产业为主的循环经济体系,实现可持续发展。
2021年7月,全国“万企兴万村”行动启动大会召开后,我区在全国率先启动“万企兴万村”行动,广大民营企业积极响应号召,全力聚焦提升乡村“形、实、魂”,助力乡村振兴,助推共同富裕。
我区中药民族药资源丰富,是全国天然药用植物的主要产区之一。近年来,我区大力发展中医药产业,积极探索形成一批成功模式,推动了产业高质量发展。
面对不断变化发展的大趋势、大形势,我区要以加快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为契机,补齐产业链短板,增强创新能力,促进企业做大做强,提升品牌影响力,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实现民族团结进步相辅相成,互相促进。改革开放尤其是中共十八大以来,我区民族地区居住环境的改善、婚姻形态的演变、文化形态的演进和生产方式的迭代,奠定了全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社会基础、血脉基础、思想基础和经济基础,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积累和贡献了“广西经验”和“广西智慧”。
依托北部湾港口群开展跨境电商保税进出口业务,推动陆海联运进口跨境电商货物在南宁综保区通关。
加快对沿线大中型码头进港铁路和公路专用线的统筹规划建设,优化码头进港道路,设置集装箱铁水联运枢纽和区域多式联运中心,打造具有影响力的多式联运枢纽。
按照现行的钢铁指标转移政策,外购产能所对应的能耗指标无法同步转移,冶金企业从外省购买的合规产能因能耗问题,无法有效地利用。
建议对现有的两所本科院校广西科技大学和柳州工学院,特别是柳州工学院在经费、人才引进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不断提高办学质量。
让转移企业获得稳定、相对低价的劳动力资源,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还能彻底解决当地“留守儿童”“留守老人”问题。
积极完善科技创新项目投贷联动机制,着力破解银行间接融资与社会直接投资“不协同”问题。
大力实施新一轮加工贸易倍增计划,加快建设钦州—北海—防城港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引进一批知名企业区域性总部,支持钦州市建设沿海国际贸易货物集散中心,引进做强加工贸易。
充分挖掘我区优质特色农产品资源,积极进行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和生产区域的保护,在生产区域内推行统一的质量控制技术规范。
健全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常态化创新化机制,让民族团结进步理念、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入人心,构筑各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
农业结构性矛盾日益凸显,农业生产项目用地难、融资难;农村基础设施薄弱,冷链物流体系建设滞后,物流成本较高。
以北部湾产权交易所为基础,联合其他交易场所资质资源,共同组建广西交易发展控股集团(暂定名),提升交易场所整体发展水平。
线上线下组织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讲述深刻影响个人成长的家风故事,感化、鼓舞、鞭策党员干部坚守良知、廉洁从政,形成潜移默化的正面影响力。
支持民企参与国企混改和重组,鼓励民间资本通过出资入股、股权收购、认购可转债、股权置换等形式参与国有企业改制重组。
实施刚性约束,出台杜绝餐饮浪费现象的地方性法规。酒驾入刑的成功实践证明,公众文明习惯的养成还需立法支持。
青年之于祖国的担当亘古不变,未来五年至十五年,恰是青年一代青春最美好的时光,也是成长成才的重要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