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 要闻
《中国城市步行友好性评价报告》发布 北京排11位 51.99不及格(图)
一眼可望见 步行需20分钟
昨日,记者在天宁寺桥西下了公交车,向东走了10余分钟,看到了桥下一个路口,但没有步行指示。由于不太确定该路口能否到达对面,记者便沿着桥拐弯往南走。最终,在路人的引领下,步行约十分钟通过一条地下通道到达桥对面的广安门北街。路边一位老大爷说,之前经常有人说看得到桥对面就是过不去。
记者在询问路人后,又折返回最先发现的路口,公交车、私家车来往不断,等了五六分钟才穿过两三米宽的马路。之后,再步行数分钟穿过桥下一条几十米长的通道,到达对面的莲花池东路附近。
■ 部门回应
整治步道宽度最少1.5米
市交通委表示,2014年步行、自行车系统整治工程已全面铺开,目前已完成地安门外大街、金宝街和鼓楼西大街等52条市管道路的整治,已完成10个桥下路口彩色非机动车道的铺设工作,9月底前完成全部整治项目。年底前,80条城市道路的非机动车道及人行步道将贯通。
市交通委介绍,北京市今年列入整治工作目标的80条市管道路人行步道、自行车道系统(共330公里)及10个桥下路口彩色非机动车专用通行道,重点分布在三环以内人流密集街区,将通过设置机非护栏、阻车桩等方式实现物理隔离,畅通步行、自行车系统。整治后,力争实现人行步道宽度不小于1.5米、自行车道宽度不小于2.5米。
■ 专家观点
步行环境优化要消除人车对立
北京为何步行环境“差强人意”,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毛其智分析称,从交通来看,现在很多人开车,选择步行等慢速交通的人越来越少,步行道也就会越来越“弱势”。相反,如果大家多选择走行,步行道自然而然就宽了。“我特别要说的是,在中国传统观念中,车好像是高人一等的社会身份。”毛其智说,西方的车只要看到人,很远就停下来,耐心等步行者离开交通区域。而中国的绝大多数司机还没有这种意识,人和车缺乏相互的尊重。优化步行环境,要争取把这种对立消除。
编辑:顾彩玉
关键词:中国城市步行友好性 北京城市步行友好性 中国城市步行友好性评价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