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协·协商>专题 专题

关注地下渗漏 提升建筑工程质量

2014年11月24日 10:23 | 来源:人民政协网-人民政协报
分享到: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理事长、住建部原副部长郭允冲:

  提高城市建设质量 有效降低能源浪费

  按照有关统计资料,2013年我国城市供水自来水渗漏率是15.49%。这是什么概念?纵向比较,2001年的渗漏率是15.69%,现在是15.49%,减少了0.2个百分点,但总体改善不是很大。我认为,地下漏水的原因主要有三方面:一是设备陈旧,管网陈旧;二是质量标准低;三是管理不到位。目前来看,我国整个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规范水平都不高,各行各业的统筹协调性不够,导致地下管网都是分割的。

  我举一组数字,2012年,我国GDP占全世界的11.47%,而我国2012年的水泥消耗占世界的57.8%,钢材消耗占全世界的46.3%。这么多水泥、钢材用到哪去了?这里有没有由于质量问题、管理问题造成的重复建设和低效建设?我想是有的。而这其中产生的环境污染和能源消耗就更不用说了。

  为此,我建议从五个方面提升我国的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和质量标准:第一,提高城市规划的标准,提高城市规划的科学性、前瞻性、可操作性;第二,全面提高城市道路房屋建设的设计标准;第三,提高建筑功能质量标准,以适应建筑设计寿命提高的要求;第四,城市建设统筹规划,例如上水、下水、燃气等统一建地下管道;第五,提高国家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工程质量的立法和执法标准,这样才能大规模提高工程质量,提高城市建设质量,有效降低环境污染和能源浪费。

  全国政协常委、国务院参事李玉光:   

  要为地下空间立法并有偿使用

  我想谈两个问题,一是地下空间的立法问题,二是地下空间作为一种资源的问题。

  首先是立法问题。我查了最近20年来关于地下空间的各种通知、规定、法律,发现地下空间的法律和地面的相差很远。地面以上法律制定很全面、很细致,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对地上每一处都有法可依。地下空间是什么情况?我查了一下,1994年10月27日建设部发了一个《关于加强城市地下空间规范管理的通知》,这个通知只是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第29条的一个补充。到2001年11月20日,建设部发布了《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管理规定》,从通知改成规定,力度加强了,但这个规定在当时情况下只是在规划领域做了很多规定性动作,对地下的开发、使用甚至出现质量问题,都没有涉及。到2008年1月1日,国家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加强城乡规划管理,协调城乡的空间布局,但地面以下涉及很少。由此看来,地下空间的法律制定还很薄弱,有关单位应该在地下空间立法方面多下工夫。

  另一个是资源问题。地面是一个资源,建设资源是有价的。地下空间也是资源,涉及排水、燃气、电力、通信、广电等相关单位,如果把地下空间看成是一个无偿使用的资源,大家都会去抢,造成多部门互相竞争。如果把地下空间看成和地上空间一样,关于地上空间作为资源有价值的法律体系同样适用于地下,在地下开发的部门就会谨慎小心。有偿使用地下空间,就不可能出现重复使用。所以将地下空间作为资源长远考虑,对地下工程建设的质量差、责任不到位是个解决办法。

  全国政协委员、仁创科技集团董事长秦升益:

  解决地下渗漏要依靠系统性创新

  在我看来,解决地下渗漏还是要依靠创新,并且是系统性创新。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第一,材料、结构、施工技术三个层面的技术创新。目前国内已经研究出流态的防水材料,结构方面的技术创新也可以做到。诸如万科这样采取建筑产业化的方式很好,建议以后有更多的现场施工改为车间机械化制造,可以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从而保证工程质量。

  第二,管理制度的创新。现在来看,建筑领域的设计、施工和产品,完全是分离的。建议今后能多开展跨部门、跨学科的交流,行业协会之间也应该加强交流,共同解决工程质量方面的问题。

  第三,观念的创新。要从源头遏制地下渗漏,无论是设计还是施工,必须要转变理念,进行系统性创新。

编辑:杨雅婷

01 02 03

关键词:地下 质量 建筑 工程 渗漏 全国政协 双周协商会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