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生活>记·工作记·工作
黄顺基:道法自然 渐臻佳境
桑榆之志
1997年,黄顺基从科学技术哲学的教学岗位上退下来,却并未停止学术研究,而是继续在两条科学战线上进行新的探索。
一条战线是逻辑学。“知识经济时代,在知识的学习、研究与交流中,特别是在知识创新中,逻辑学的作用绝对不可以忽视。对此我提出了独立的见解,先后发表了《逻辑学在哲学中的地位和作用》《知识创新不能没有逻辑》《新世纪逻辑研究方向探索》《问题、逻辑与理论创新》等论文。”
除了在逻辑学界引起强烈反响的一系列文章外,2001年,黄顺基还与学术同仁们一道主持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逻辑与知识创新”,后以著作形式出版,同样受到广泛关注与好评。
另一条战线是科学技术哲学。在现代科学技术以雷霆万钧之势推动历史前进的新形势下,如何从新的视角考虑中国科学技术现代化的战略?对此,黄顺基提出了较深层次的思考,先后发表了《中国科技发展战略问题初探》《开创有中国特色的科学学研究》《钱学森论科学技术业》《新世纪科技对社会影响的新特点》等论文。
2003年,受教育部社政司委托,黄顺基主持编写的《自然辩证法概论》(国家示范教材)正式出版,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东北大学等知名高校均有资深教授参加编写。
根据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科学技术的新进展,《自然辩证法概论》提出了一个新观点——“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哲学性质的学科”,被学界认为“较全面地体现了自然辩证法这门科学在新时期的新进展与新特点,为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新境界作出了贡献”。
对于大多数人来讲,退休后本应颐养天年、含饴弄孙,但黄顺基却说,退休后自己拥有了更多时间与精力,能够沉下心来思考问题。因此,他的很多理论文章和学术著作都是在退休以后完成的。“国家正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社会也处于改革开放的变动期,涌现出不少新的现象与问题。既然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那么科学技术的发展究竟如何影响国家的发展?我们需要这方面的理论研究与指导。”
生活中的黄顺基豁达开朗,用他的话说,就是“研究哲学久了,对名利就淡泊一些,获得的幸福和得到的真理就多几分”。如今,他的晚年生活简单而有规律——早晨起来打一套太极拳,上午、下午都出去散步。
“重要的是保持情绪稳定,以一颗平常心看待生活中的矛盾。对于自己力所不能及的事情,心态一定要平和,不要自找麻烦,而是把精力集中在思考问题上,这样烦恼自然就少了。”黄顺基打趣地说,这是自己一辈子生活经验的总结。
除了每天上网看新闻、读书、思考、写文章外,精力充沛的黄顺基还会参加一些学术会议和社会活动,比如由中央党史研究室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牵头、中国航天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组织实施的“口述钱学森”工程。眼下,他正在修改一篇杂志社的约稿《社会系统工程与协同推进四个全面》。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是黄顺基非常欣赏的一句话。“名和利乃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因此还是要留下一些对社会和历史有价值的东西。”黄顺基希望年轻人能够尽早打下扎实的知识基础,并拥有热爱国家、关心社会、同情人民疾苦的人本情怀,因为“这是做任何事情都需要的”。
人物简介
黄顺基,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著名哲学家,1925年出生于广西昭平,1951年毕业于复旦大学数学系,后进入中国人民大学马列主义研究班深造,次年留校任教。1956年起从事逻辑学教学,1978年后转入自然辩证法领域,研究自然辩证法和管理学。1992年开始享受政府特殊津贴,2005年被授予中国人民大学首批荣誉教授称号。(张蕾)
编辑:邢贺扬
关键词:黄顺基 自然辩证法 管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