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谁给市民不必谈“碗”色变的信心?
仿瓷碗因其轻便、耐摔、价廉等的特点,如今已经成为不少快餐店、小饭馆的“标配”。而有的父母,也会用它给宝宝作“练手”。但网上流传,添入违规原料制作的仿瓷碗,有可能是释放甲醛的“夺命碗”。近日,媒体联合相关部门随机采购和检测发现:送检7只仿瓷碗,其中5只不合格,4只甲醛爆表。(12月19日《现代金报》)
有道是“食品安全大于天”,各级职能部门面对类似现实隐患,理当闻风而动、标本兼治,让消费者用上放心餐具。不过,有专家向记者解释,“以三聚氰胺和甲醛作为原材料生产仿瓷餐具是一种成熟的工艺,相关材料聚合反应后成为一种高分子材料,使用时还是比较安全的”,意即市民不必谈“仿瓷碗”色变。话虽如此,我却要问:市民们的信心又从何而来?
从媒体报道可知,市场上的一些仿瓷碗或存“夺命碗”之忧,关键原因是出在原材料使用上的以次充好、随意替代。据国家2006年出版的《食品用包装容器工具等制品生产许可教程》规定,严禁用尿素甲醛树脂替代密胺树脂生产制造仿瓷餐具。因为用尿素甲醛树脂制作的餐具耐湿热性较差,当其与热的流质食物接触时,容易析出致癌物,会对健康带来巨大隐患。然而,由于价格因素和消费者的不知实情,违规生产的“带毒”仿瓷碗鱼龙混杂、不在少数。
笔者检索发现,别让仿瓷碗成为“夺命碗”,可说早有警示。比如,2009年4月12日,央视《新闻30分》曝光了广州番禺沙溪国际酒店用品城大卖易析出甲醛的仿瓷餐具,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生产这些有害仿瓷餐具的厂家要么没有生产许可证,要么就是持证违规生产。内幕揭开后,这在当时引起了极大反响。可是多年过去,在局部地区和一定范围,违规生产和销售仿瓷餐具,依然成了业内一种“公开的秘密”,这就着实让人忧心不已,亦难表宽容。
应该说,媒体报道中一句“廉价仿瓷碗已成不少快餐店、小饭馆‘标配’”的描述,无疑戳中了广大市民百姓的痛点。这是因为,在那些地方,经营者所大量使用的仿瓷碗,往往不是从正规超市和商场购买,标有“食品接触用”、“MF”等符合严格要求的“正货”。而常常是粗制滥造的“三无”产品。换言之,假如相关职能部门缺乏严密的日常监督和检查,只是含含糊糊地宣称“使用正货尽可放心”,那么目睹和了解现实境况的普罗大众,又怎能不去谈“碗”色变?
谁给市民不必谈“碗”色变的信心?当前眼下,“带毒”仿瓷碗在市场上所占的比例也许称不上“触目惊心”,但也绝不是轻轻松松的一句“别买地摊廉价货”,就能推卸所有的监管责任,或是让百姓感到满意认同。“三鹿奶粉事件”的前车之鉴并不遥远,如果仿瓷碗成“夺命碗”的忧虑和危害,也要到了“非治不可”的地步才去真正重视,才去强力解决,那就不是什么“管理的福音”,而更无妨说是一种“担当的悲哀”了。
走笔至此,我倒若有所思:那些“性命攸关”的仿瓷碗之忧,要是能与负有监管责任者的工作“饭碗”紧密关联、无缝对接,市场上、经营中“劣碗”“毒碗”的泥沙俱下,或许会能立竿见影地明显改观和改变罢。(司马童)
编辑:刘文俊
关键词:仿瓷碗 甲醛爆表 “夺命碗” 放心餐具


抗战时期绘画作品展在重庆举行
“朱诺”号首次近观木星“大红斑”,仅9000公里!
2017中国互联网大会在北京开幕
巴黎和洛杉矶同时赢得奥运会承办权
美海军陆战队一空中加油机坠毁 机上16人遇难
乌克兰男子打造木制机器人“一家” 用1750块零件
重庆动物园为双胞胎大熊猫举办1岁生日会
新一轮叙利亚问题日内瓦和谈启动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