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2016全国两会专题报道>评论 评论
很多人感冒发烧也想找钟南山
俞光岩在口腔医院的那栋灰色矮楼出诊时,经常拖到上午12点半才能休息。
“没办法,病人太多,大家都知道挂号不那么容易。”作为全国政协委员,俞光岩曾是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院长。
“我们也有号贩子。”他说,医院也会对号贩子采取措施,一采取措施,倒号的现象就好一些,但总归不是长久之计。
时常呈现在医院的场景是,一排排马扎放在挂号的窗口前,号贩子们有的看书,有的打牌,牢牢把控着最有利的位置。
另一位同是医生的全国政协委员同样遇到过号贩子。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教授霍勇坦率地说,在他门诊的时候,很多人都会找他加号,有时候觉得对方好不容易来一趟也就同意了。但是,他也明白,靠加号并不能解决号贩子的问题。
“看不出找我加号的人是病人还是号贩子,有一些互联网挂号公司找到我加号,我没有答应过任何一家这样的公司。”霍勇说,“一方面,他们是不是号贩子我没有办法判断,另一方面我也没有精力加号。”
很多人感冒也要找专家
2000多公里外的广东省阳春市人民医院里,全国人大代表、妇科主任熊锦梅经历的是另一番情景。在这座县级市的医院里,并不存在号贩子。更多的,是排队找熊锦梅开转院证明的人。
“像我们广东团的钟南山院士,是解决疑难杂症的专家,但很多人感冒发烧也想找他看。”熊锦梅说。她曾遇到一进门就满脸敌意的患者,听了她的诊疗意见后,“嗖”地一下抽走病历本,扭头就走了。
“为什么人们不愿意在基层诊疗,因为病人对基层的医院信任度不够,觉得还是在大医院更加放心一点。”俞光岩说。
熊锦梅至今都还记得这种不信任导致的情绪爆发。她的同事在值夜班时遇到一家人给孩子看病,医生说吃药就能痊愈,但家属坚持打针。
这种对基层医院缺乏信心的患者和家属把希望寄托在大医院身上,加入医疗资源的争夺中。
“还是供需矛盾,找专家的患者实在太多了,很多时候,很小的病就找专家。”俞光岩说,在他印象里,他的病人中有三分之一是普通病人。他认为,问题关键在于缺少分级诊疗制度,就会导致一种现象,病人挂不上号,专家医生也很累。
编辑:刘文俊
关键词:医托号贩子 看病难 葛明华 两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