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2016全国两会专题报道>评论 评论
读出《政府工作报告》数字背后的政策走向
在李总理的报告开篇对2015年经济形势判断中,他指出,“去年世界经济增速为6年来最低,国际贸易增速更低,大宗商品价格深度下跌,国际金融市场震荡加剧,对我国经济造成直接冲击和影响。”而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内外经济形势,他又指出,“从国际看,世界经济深度调整、复苏乏力,国际贸易增长低迷,金融和大宗商品市场波动不定,地缘政治风险上升,外部环境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加,对我国发展的影响不可低估。从国内看,长期积累的矛盾和风险进一步显现,经济增速换挡、结构调整阵痛、新旧动能转换相互交织,经济下行压力加大。”
正是因为当前和未来一个时期经济运行的诸多不确定因素,中国政府将2016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定位于6.5%—7%这个区间,按照李克强总理所说,这是“考虑了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相衔接,考虑了推进结构性改革的需要,也有利于稳定和引导市场预期。”
2015年中国经济增长为6.9%,破了“7”,也是2012年以来中国经济出现下行态势后逐年降低增长水平这基本与世界经济增速放缓同步。在当今中国经济已经深度融入全球化进程的大形势下,中国经济发展不可能“独善其身”。与此同时,中国经济自身也到了必须加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转型的关键时刻,面对“三期叠加”的局面,经济工作遇到诸多两难甚至多难问题,再不调整发展模式、再不转换经济结构,这么大的一个经济体便没有出路。因此,这一届政府拿出了“壮士断腕”的勇气,主动调整,不破不立,宁肯牺牲一点短期经济增长也要换来未来可持续发展空间。
仅就当前来看,中国实现6.5%以上的经济增长,在全球来看依然是一个不低的增长。用李总理的数字比较,去年中国经济增长达到6.9%,是在我国经济总量超过60万亿元的高基数上取得的。现在国内生产总值每增长1个百分点的增量,相当于5年前1.5个百分点、10年前2.5个百分点的增量。而且从今后一个时期看,经济规模越大,增长难度随之增加。虽然困难不小,但也可以有信心支持。
从十三五规划开局之年,我们将经济增长下限定位在6.5%,既能为到2020年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社会“两个翻一番”目标构成基础支撑,同时也为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和实施更加灵活的宏观调控政策腾出空间。如果未来几年我们能够一直保持6.5%以上的增长,到202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将达到90万亿人民币,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2万亿美元的发达国家行列。这是一个很了不起的成就而且还要付出艰苦的努力。
再从过去的十二五时期看,尽管增长的速度下行了,但增长比例背后的“含金量”事实上一直在提高。比如,我们的物价水平一直保持在较低水平,三次产业结构调整迈出了新的步伐,第三产业尤其是服务业比重及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一直在提高,就业水平即使在经济下行压力下保持着稳步增长,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大量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和新的消费动力在有序形成,传统产业尤其是传统制造业在调整转型和升级,单位GDP能耗水平一直在降低,我国进出口基本保持平衡,等等。因此,用“稳中有进、稳重有好,进中有有”刻画中国经济中高速增长的质量是恰当的表述。
编辑:秦云
关键词:政府工作报告 数字 政策 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