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2016全国两会专题报道>评论 评论

读出《政府工作报告》数字背后的政策走向

2016年03月06日 11:34 | 作者:胡敏 | 来源:观点中国
分享到: 

还要看到,从实施十三五规划的方向来看,我们将未来经济增长适度定位在这么一个增长区间目标,对贯彻落实去年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任务,也给与宏观调控政策配套实施以了更加弹性更加的空间。这几年中央政府一直实施区间调控、精准调控、相机调控,不搞政策上的“大水漫灌”,强调稳增长与调结构的平衡,通过制度供给和改革创新,都为顺利实现发展的新旧动能转换、进一步利用好中国经济发展的韧劲和回旋余地,尤其是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四化并举”,激发出巨大的市场潜能和企业家创新精神赢得时间。

因此,在李总理报告中对2015年部署的八项政府工作如果能扎扎实实落实到位,中国经济增长在保持不低于6.5%增长的下限水平,还完全有可能高攀至7%的增长水平。中国政府有这个信心,我国经济发展素质和潜能也完全可以支撑。

政策如何综合发力——既重现实又着眼长远

实现2016年中国经济增长的区间目标,各方面政策需要到位。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对今年经济工作作出了部署。正如媒体广泛关注的,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也是推进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政府经济工作的着力点,就是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新的发展动能,改造提升传统比较优势,抓好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并加强民生保障,切实防控风险,未实现“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开好局。

按照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提出的“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实行宏观政策要稳、产业政策要准、微观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策要托底的总体思路”,把握好稳增长与调结构的平衡,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全面铺开并有序推进。

在政策供给方面,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宏观调控政策既要有“政策储备”又要“留有后手”的思路。当前政策的有效性要在于能够“加快新旧发展动能接续转换,需要新动能异军突起和传统动能转型,形成新的‘双引擎’”。

首先在财政政策方面,提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大力度”。报告指出,今年拟安排财政赤字2.18万亿元,比去年增加5600亿元,赤字率提高到3%。这与前一段时间有专家分析,我国财政赤字率可以放宽到4%以上,显然是留出了“后手”,既要保持财政赤字率和政府负债率的安全边界,又能为未来留出“空间”。目前的关键问题还是要加快财税体制改革,合理确定中央和地方财权和事权的比例,充分调动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在不断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和企业税费负担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财政支出和政府投资的有效性,加大对民生等薄弱环节的支持。创新财政支出方式,优化财政支出结构,该保的一定要保住,该减的一定要减下来。

编辑:秦云

关键词:政府工作报告 数字 政策 经济

更多

更多